本期給大家帶來的是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的教學,這套動作是太極大師陳正雷所示范的,招式練習要求大方舒展,步法要穩而輕盈,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觀看這套太極拳。
老架一路是陳氏太極拳的一路動作,動作要做到以柔為主,柔中有剛。架式舒展大方,步法輕靈穩健,身法中正自然,內勁統領全身。
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以柔為主,柔中有剛。架式舒展大方,步法輕靈穩健,身法中正自然,內勁統領全身。以纏絲勁為核心,運動以腰為主節節貫穿,以掤、捋、擠、按為主,采、列、肘、靠為輔,一動則周身無有不動,一靜則百骸無有不靜;運動如行云流流水,綿綿不斷,發勁時松活彈抖,完整一氣。
練習時要求:以身領手,以腰為軸,纏繞圓轉,虛實分明。以纏絲勁為核心,外表走弧形,內勁走螺旋。整套拳沒有平面,沒有直線,沒有斷續處,沒有凹凸處,沒有抽扯之形,沒有提拔之意,渾然一圓,方為合格。練時沉肩墜肘,虛靈頂勁,含胸拔背,全身重量壓諸涌泉,有如出水芙蓉,亭亭玉立卻不隨波逐流;意氣力三內合,肩胯、肘膝、手腳三外合,折疊纏絲引進落空,一絲不可馬虎。
另有陳式太極拳老架二路。此兩路拳為公認的陳式太極拳精品。
太極拳的好處
太極拳能使呼吸自然、細長、慢均。由于速度緩慢,動作柔和,從而使人體的微循環得以擴張。微循環的特點是劇烈運動會使血液運行走捷徑,得不到充分的物質和能量的交換,而太極拳緩柔的特點則使血液能夠流向各處,從而得到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改善身體內部的循環。俗話說“痛則不通,通則不痛”,使一些不通之處暢通,這樣慢性病癥狀就得到緩解或消除。同時太極拳運動能強身健體,能預防一些疾病,因此,太極拳運動有治病的效果。
太極拳是在傳統養生法“導引術”和“吐納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獨特運動。主張“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又具有氣功內行功調心的鍛煉方法。從而也就形成了太極拳要意識、呼吸和動作密切結合,“練意、練氣、練身”內外統一的內功拳運動,“始而意動,繼而內動,再之外動”;并形成剛柔相濟,快慢有節、蓄發互變,以內勁為統馭的獨特拳法。
太極拳作為一項體育運動,之所以具有養生保健功能,其奧秘在于“一動無不動”的身體活動,能給各組織器官一定強度和量的刺激,激發和促進身體在生理、生化和形態結構上發生一系列適應性變化,使體質朝著增強的方向上轉化和發展。對于中老年人及慢性病病人來說,能推遲身體各組織器官結構和功能上的退行性變化,能有效地起到健身、療疾、延緩衰老的作用。
醫學認為,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由經絡貫通上下,溝通內外,內屬于臟腑,外絡于肢節。太極拳獨特的習練方式可有利于通經活絡。首先,我們知道,突然、強烈而持久的七情刺激,會使人體氣機紊亂和臟腑陰陽氣血失調,而太極拳卻強調全身心的放松,可削弱、轉移和克服內傷病的七情刺激,而有利于經絡的疏通。其次,太極拳全身性的輕慢松柔的適當運動,會使周身暖意融融,可加大經絡傳導速度和強度,有利于脈氣在遍上全身上下、內外循環無端的經絡系統中運行,有助于經絡暢通透達,使氣血充盈灌注全身,濡養各臟腑組織器官,營陰陽,維持和保護機體功能,加大抗御病邪和自我修復能力。第三,太極拳運動中,腰部的旋轉,四肢的屈伸所構成的纏繞運動會對全身300多個穴位產生不同的牽拉、擰擠和壓摩作用。這實際上是一種自我按摩,能起到類似針刺的作用,活躍經絡,激發經氣,疏通經絡和調整虛實,加強維持并聯系各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使其處于協調有序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