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大家都稱之為“人體血庫”,脾是重要的淋巴器官。具有造血慮血功能,所以我們要好好保護。今天健康北京請來了陳誩教授跟我們說說脾虛的癥狀,希望對我們在日后生活中能夠有所幫助。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脾虛的癥狀
脾胃虛弱臨床表現:病程較長,泄瀉時輕時重或時發時止,大便稀溏,色淡無臭味,夾有不消化食物殘渣,食后易瀉,吃多后見腹脹、大便多,平素食欲不振,面色萎黃,神疲倦怠,形體瘦弱,舌質淡,苔薄白。治以健脾益氣,助運化濕。方藥用黨參、白術、茯苓、山藥、苡仁、金桔、焦山楂、焦神曲、陳皮、砂仁(后下)。水煎,日1劑,分3次服。如時見腹痛,加木香、香附;兼舌苔白膩者,加蒼術、厚樸;大便清稀,小便色清,腹部隱隱作痛,加炮姜、肉豆蔻、益智仁;少氣懶言,便瀉不止,甚至脫肛,加黃芪、升麻、葛根;兼夾濕熱,口苦舌黃,或大便夾粘凍,加黃連、馬齒莧。脾胃虛弱癥狀:因稍進油膩食物或飲食稍多,大便次數就時顯增多,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時瀉時溏,遷延反復,飲食減少,食后脘悶不舒,面色萎黃,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脈細弱。
有一些小孩面黃肌瘦,這并不是小孩本身營養不良造成的,而已因為他們脾胃虛弱導致的。小孩脾胃虛弱一般沒什么食欲,不喜歡吃東西。會有以下
人體微量原素的缺乏
如缺鋅可導致腹瀉、厭食癥;缺鈣導致生長停滯、抽搐等;缺鐵等致貧血、厭食、生長發育停滯。以上這些都可使人體營養物質吸收不足,日久則使小兒“面黃肌瘦”。
飲食不節
小兒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脾胃功能還不健全。所以如果飲食上不加節制,饑一頓,飽一頓,不按時吃飯,或零食太多,都可影響脾胃功能,造成脾胃功能失調,脾胃虛弱等癥,日久則“面黃肌瘦”。
不合理的用藥
小兒患病后,家長非常著急,就在很短的時間內服大量藥物,尤其是一些消炎、鎮痛的西藥,如阿斯匹林、撲熱息痛、消炎痛、紅霉素等,這些藥都對胃腸道有刺激作用,并引起惡心、嘔吐等癥,這樣,病雖治好,卻留下了胃受損傷的后患。長期下去則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造成營養不良而致“面黃肌瘦”。
過食寒涼
小兒本為“陽盛”主體,易產生內熱,所以喜食寒涼。如果不加以節制,過食寒涼之物,就易損傷脾胃,造成脾胃虛寒,功能下降,從而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及營養的攝取。
營養失衡
小孩子沒有自控能力,吃東西沒有節制,一旦吃得過多,就會損傷到脾胃,出現消化紊亂,吸收不好,面黃肌瘦。有些家長以為孩子營養不夠,變本加厲給孩子做好吃的,結果反而增加了腸胃負擔,脾胃進一步受損,進入惡性循環。
本期嘉賓介紹
陳誩,女,1975年參加工作,在職研究生學歷,主任醫師,研究生導師,現任北京中醫醫院黨委書記,消化中心主任。兼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醫藥信息研究會醫院信息系統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97年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第二批繼承人,跟師國家級名老中醫王嘉麟教授學習,從事中西醫結合消化系統疾病的臨床研究。主要涉及中醫藥綜合療法對腹瀉與便秘的干預;腸道炎癥因子與潰瘍性結腸炎的相關性;中醫藥灌腸治療改善結腸潰瘍的作用;中藥與腸動力的相關性。主持首都發展基金項目1項,發表論文10余篇。
臨床專長:胃腸病、慢性腹瀉、潰瘍性結腸炎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