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你平時喜歡吃肥肉還是瘦肉呢?那你在挑選肉的時候又會注意些什么呢?今天我們呢就請到了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教授于康來告訴我們我們該如何選肉吃肉!
下面是本期視頻的內容簡介:
本期嘉賓介紹:
于康: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教授,主任醫師營養科副主任。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臨床營養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營養學會臨床營養分會委員,中國烹飪協會營養專業委員會理事及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循證臨床營養委員會青年委員兼學術秘書,北京昭光大眾健康研究所客座教授,北京市健康教育協會常務理事,衛生部營養標準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孤殘兒童醫療救助顧問團副團長,《中國臨床營養雜志》副總編,《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編委,《食品安全與健康顧問》編委,《糖尿病天地》編委,《循證醫學雜志》和《健康世界雜志》特邀編委。
豬肉是否新鮮,有三個鑒別標準———顏色鮮、氣味香、手感不粘:
1.皮白肉硬有光澤。
新鮮豬肉的瘦肉部分顏色呈均勻的淡紅或者鮮紅色,切面呈大理石樣紋理,脂肪部分潔白且有光澤,質硬且稠。不新鮮的豬肉顏色往往是深紅色或者紫紅色,脂肪失去光澤,偏灰黃甚至變綠。
2.鮮香無異味。
新鮮的豬肉帶著固有的鮮香氣味。而不新鮮的豬肉通常稍有氨味或酸味。經過冷凍的豬肉,解凍后肌肉色澤、氣味、含水量等均正常無異味;過期冷凍肉脂肪暗黃,肌肉干枯發黑,表面有風干氧化斑點,就近聞會有淡臭味,解凍后臭味更濃。
3.表面不粘彈性好。
觸摸新鮮的豬肉表面,感覺微干或稍濕,但不粘手、彈性好,指壓凹陷后能立即復原,有堅實感。夏天生肉放久了,肉質易發生變化。觸摸不新鮮的肉,摸起來會感覺表面干燥或有些粘手,新切面濕潤,指壓后的凹陷不能立即恢復,彈性差。
挑選生肉時,還要特別注意以下幾種情況。一是飼料所致的劣質肉。有廢水或藥等氣味;生過病的豬,肉會有油脂、糞臭、腐敗、怪甜等氣味;二是死豬肉。胴體皮膚淤血呈紫紅色,脂肪紅,血管有黑色凝塊,因死亡時間長短不同臭味也不同。三是注水肉,一般呈灰白色或淡灰、淡綠色,肉表面有水滲出,粗看很細嫩,質地松軟彈性差,解凍后有大量血水流出,這種肉易被污染變質。沒有注水的生肉切開之后用紙巾擦拭不濕,案板上也不會有血水。
此外,還可通過燒煮的辦法鑒別,不好的豬肉放到鍋里,一燒水分很多,沒有豬肉的清香味道,湯里也沒有薄薄的脂肪層,用嘴一咬,肉很硬,肌纖維粗。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中央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營養價值
各種瘦肉所含營養成分相近且較肥肉易于消化。,約含蛋白質20%,脂肪1-15%,無機鹽1%,其余水分。一般來說,豬肉、牛肉、羊肉都含飽和脂肪較高,禽肉、雞及兔肉中含飽和脂肪較少。 同時含無機鹽豐富,尤以含鐵(紅色瘦肉)、磷、鉀、鈉等較多,唯含鈣較少。瘦肉也是維生素B1、B2、B12、PP的良好來源,瘦豬肉中的維生素B1含量相當高,不過,含維生素A卻很少,幾乎不含維生素C。
民間流傳著“肉管三天,湯管一七”的說法,即認為肉湯中的營養高于湯中肉的營養,這種看法需要糾正。肉湯中含有瘦肉中部分水溶性物質,如無機鹽和水溶性維生素等;也有少量的水溶性蛋白質和水解產物,如肽和一些氨基酸;還有一些含氮浸出物,如肌酐、肌酸、肌肽和嘌吟等。這些氨基酸和含氮物質能使湯味鮮美,它們溶解愈多,湯味愈濃,能刺激人體胃液分泌,增進食欲。但瘦肉中所含的絕大部分營養物質,仍存留在肉中,肉的營養價值肯定是比湯高的。因此,不應讓老年人和病人只吃肉湯,而舍棄湯里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