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飲食存在很大的問題,你知道嗎,有時候一些疾病就是飲食不當導致的,甚至終引起癌癥。那么到底怎樣吃才是健康的呢,哪些吃法是不正確的呢?下面就由小編給大家介紹下中醫飲食相關的知識吧。
人每天都要吃飯,我們要從飲食中攝入足夠的營養,以保住身體正常的需要。但是你的飲食習慣到底正不正確呢?錯誤的飲食方法會帶來怎樣的后果呢?一起來看看中醫是怎樣講的吧。
飲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宋·嚴用和《濟生方》載:“善攝生者,謹于和調,使一飲一食,入于胃中,隨消隨化,則無留滯為患。”但若攝食行為失宜,或所食之物不當,均可影響人體健康,正如《金匱要略》云:“凡飲食滋味以養于生,食之有妨,反能有害……若得宜則益體,害則成疾,以此致危。”
飲食不節
飲食不節其實就是指飲食量明顯的低于或者超過本人的適應度,前面叫做過機,后面稱為過飽。
1、過饑
《靈樞·五味》:“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長期攝食不足,營養缺乏,氣血生化減少,一方面因氣血虧虛而臟腑組織失養,功能活動衰退,全身虛弱;另一方面又因正氣不足,抗病力弱,易招致外邪入侵,繼發其他疾病。
2、過飽
飲食超量,或暴飲暴食,或中氣虛弱而強食,皆可致飲食阻滯,脾胃損傷,輕者表現為飲食積滯不化,以致病理產物“積食”內停,故《素問·痹論》說:“飲食自倍,胃腸乃傷。”甚者,可因脾胃久傷或營養過剩,發展為肥胖、消渴、心脈痹阻等病證。
飲食不潔
指食用了不清潔、不衛生或陳腐變質或毒的食物。
飲食偏嗜
指過分愛吃某些食物。
1、五味偏嗜
長期嗜好某種性味的食物,就會導致該臟的臟氣偏盛,既可引起本臟功能活動失調,也可因臟腑之間平衡關系失調而出現他臟的病理改變。
2、寒熱偏嗜
良好的飲食習慣要求寒溫適中。故《靈樞·師傳》云:“食飲者,熱無灼灼,寒無滄滄。寒溫中適,故氣將持,乃不致邪僻也。”
3、食類偏嗜
如果總是吃一種或者一類食物,或者討厭某類食物就不吃,也或者飲食中缺少某些食物等,時間久了就會導致出現某些疾病了,甚至也成為癌癥的誘因。
中醫詳解食物的四性五味
食物“寒、涼、溫、熱”的屬性中醫理論稱之為“四氣”或“四性”。《神農本草經》記載:“療寒以熱藥,療熱以寒藥”。食物五味,是指食物具有酸、辛、苦、甘、咸五味。生活中有些人也會講究這些四性五味,下面是中醫專家總結的常見的四性五味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