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骨嗜酸性肉芽腫是一種原因不明的全身性骨病。全身除指骨和趾骨外均可被侵犯,但多見于扁平骨,顱骨為好發部位,多數病例為多發,單發于顱骨者預后較佳。有人認為本病屬于網狀內皮細胞增多癥或肉芽腫。也有人認為本病是由于感染引起的一種免疫變態反應性疾病。
顱骨嗜酸性肉芽腫
病理
嗜酸性肉芽腫為灰褐色或灰黃色,質地較脆,在病理發生上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
早期
有大量組織細胞出現,其間尚有少量漿細胞、淋巴細胞和嗜酸性細胞。
肉芽期
出現富有血管的肉芽,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細胞及大單核吞噬細胞,有時可見泡沫細胞,同時有局限性壞死或出血。
黃色腫塊期
特點為出現大量含有脂質的細胞。
晚期
肉芽組織被結締組織所代替,有纖維化現象和新骨形成。
臨床表現和診斷
此病多發于小兒和青年,男性多于女性。病人常有頭痛、低熱及體重減輕。顱骨好發于額骨、頂骨及顳骨,而枕骨少見。顱蓋都可發現小腫物,逐漸增大。局部可有疼痛,但不劇烈。
實驗室檢查可發現白細胞總數略增高,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血沉加快。頭顱X檢查,可見圓形或橢圓形溶骨性破壞,邊緣不規則與正常骨分界清楚。此病單發性病變需與結核、骨髓炎和顱骨表皮樣囊腫相鑒別,而多發性病變需與骨髓瘤、轉移瘤和黃脂瘤病等相區別。
治療
激素和抗腫瘤藥物可以控制病情發展。本病對放射治療較敏感,對多發病變廣泛者,經活檢證實后應進行放射治療,一般用6~9Gy小劑量照射即可。病變較小者可行手術切除治療,一般預后較好。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想必大家對于嗜酸性肉芽腫也是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了吧,嗜酸性肉芽腫在我們生活中還是比較多見的,我們要定期的檢查身體,積極的預防疾病的發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