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頭痛劇烈,用止痛藥療效不佳,又無局灶定位體征。
?、垩﹦幼饕p柔,放液速度要慢,以防形成腦疝。
?、苋舴派倭磕X脊液后,癥狀明顯改善者,可每隔4~5天重復1次,加速蛛網膜下腔內血液的清除和減少蛛網膜下腔粘連等并發癥的發生。
6、用止血藥物
抗纖維蛋白溶解酶類止血藥物,能預防動脈瘤再次破裂出血。如6—氨基己酸能與纖溶酶原激活物質產生競爭性抑制,使纖溶酶原不能轉變為纖溶酶,從而使纖維蛋白不易被相對應的酶所破壞,因而可延遲血塊的溶解,也就是出血部位被纖維蛋白固定較牢固。常用6—氨基己酸、對羧基節胺、止血敏等,加入5%葡萄糖液250毫升內靜滴。止血藥需用多長時間,應視病情而異,通常用7-10天或稍長。
7、對抗腦血管痙攣
為了解除SAH所致的腦血管痙攣,可用異丙基腎上腺素、利血平,必要時可與利多卡因配合。目前多主張用鈣離子拮抗劑,如尼莫地平可阻止鈣離子的內流,擴張血管,解除動脈痙攣。用法:可在發病的第3天開始口服,每次30毫克,每日3次,用至3周或更長。
蛛網膜下腔出血可以并發哪些疾病
1.急性梗阻性腦積水
是蛛網膜下腔出血的一個重要及嚴重的并發癥,是指蛛網膜下腔出血后數小時至7天以內的急性或亞急性腦室擴大所致的腦積水。腦室系統充滿血液是急性腦室擴張的先決條件,使腦脊液循環通路受阻而導致顱內壓急驟升高,是蛛網膜下腔出血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發生急性梗阻性腦積水。提示預后不良。如在早期發現雙側側腦室擴張、腰穿壓力可以不高,提示急性梗阻性腦積水,應立即行腦室引流,有時可轉危為安。
急性腦積水除了劇烈頭痛、頻繁嘔吐、腦膜刺激征外,常有意識障礙加重等顱內高壓表現。尤其在蛛網膜下腔出血后3天內逐漸出現昏迷、瞳孔縮小、對光反射減弱或消失等病情惡化。
2.正常顱壓腦積水
NPH是指患蛛網膜下腔出血后幾周或幾年后出現腦室擴大,是因多種原因所致的臨床綜合征,又稱隱匿性腦積水、低壓力性腦積水、交通性腦積水或腦積水性癡呆。
正常顱壓腦積水的發病機制是凡能在腦室系統以外,即在腦基底諸池或大腦凸面處阻礙腦脊液正常流向上矢狀竇者,均可引起正常顱壓腦積水。正常顱壓腦積水的三大主征為精神障礙、步態異常和尿失禁。
還可出現性格改變、癲癇、錐體外系癥狀、強握反射、吸吮反射等。晚期雙下肢發生中樞性癱瘓。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想必大家對于蛛網膜下腔出血治療也是有了也給比較全面的了解了吧,在我們生活中,蛛網膜下腔出血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所以蛛網膜下腔出血治療也就顯得比較關鍵了,?;颊咴缛湛祻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