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間神經炎中醫治療
肋間神經痛是指沿肋間神經走行分布區發生疼痛。病因多由于鄰近器官和組織的病變,如感染、中毒或寒冷刺激等引起。一般表現為一個或數個肋間分布區疼痛,呈鈍痛、刺痛、燒灼樣痛,甚至刀割樣痛,常因咳嗽、噴嚏或深呼吸或負重屏氣時誘發加重,疼痛可向肩、背部放射,相應皮膚區可有感覺過敏,病變肋緣有壓痛,活動受影響。
本病屬于祖國醫學“痹證”范疇。多因肝氣郁結,橫逆而攻竄作痛,引起肝經走行部位(胸脅)癥狀;或因痰飲內停及外傷局部瘀血停滯,絡脈不通,氣血不暢,不通而作痛。
癥狀
肋間神經痛的相關癥狀
脅痛
以脅肋部一側或兩側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病癥。肝居脅下,其經脈布于兩脅,膽附于肝,其脈亦循于脅,所以,脅痛多與肝膽疾病有關。凡情志抑郁,肝氣郁結,或過食肥甘,嗜酒無度,或久病體虛,憂思勞倦,或跌仆外傷等皆可導致脅痛。辨證時,應先分氣血虛實,一般氣郁者多為脹痛,痛處游走不定。血瘀者多為刺痛,痛有定處。虛證脅痛多隱隱作痛,實證脅痛多疼痛突發,痛勢較劇。臨床常見以下證型。
中醫治療
藥物調養法
(1)肝氣橫逆型:胸脅疼痛,走竄不定,胸脘脹滿不舒,常伴噯氣。疼痛程度及發作與情緒波動有關,舌紅,苔薄黃,脈弦。
治宜疏肝解郁,理氣活絡。
(2)痰飲停滯型:胸脅劇痛,痛引肩胛,胸悶喘滿,咳唾稀涎,脘痞不舒,舌苔白膩,脈沉弦而滑。
治當平肝解郁,利濕化痰通絡。
(3)瘀血阻滯型:脅助部刺痛難忍,固定不移,晝輕夜重。大便色黑,舌色紫黯,脈沉澀。
治宜活血化瘀,行氣通絡。
(4)帶狀皰疹后肋間神經痛,調養之法。
治以清利肝經,清熱解毒,止痛為要。
以上各型證治,雖有行氣、化痰、活血化瘀、利濕解毒等不同,然俱寓止痛之法于內。祖國醫學強調“通則不痛”,此即其理。本法究屬治本,還當根據情況,選擇其他調養方法以達治標——止痛之目的。配合應用,則療效明顯而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