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張三豐,宋(南宋)朝、元(蒙古)朝﹑明朝道士,生辰時間跨越南宋、蒙元和明朝三個朝代(名通,又名全一,字君實(亦作“君寶”),號玄玄子,是武當拳和太極拳等道教武術的創始人,而以金庸先生為代表的小說家,更是認其為太極拳的創始人,這一觀點與太極拳起源于河南陳家溝說法相矛盾,但也可作為一家之談,生卒年為(元定宗貴由二年(1247)—明英宗天順二年(1458)),本名通,字君實或君寶,中國遼東懿州人(今遼寧阜新)又有人說福建邵武人。元季儒者、道士。善書畫,工詩詞,中統元年,曾舉茂才異等,任中山博陵令。游寶雞山中,有三山峰,挺秀倉潤可喜,因號三豐子。亦有因“峰”字和“豐”的簡體字同形而錯稱為“張三豐”。張三豐卒于明天順二年,即公元1458年,其壽為212歲。明英宗賜號“通微顯化真人”;明憲宗特封號為“韜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贈封他為“清虛元妙真君”。
李小龍
(1940.11.27—1973.7.20):截拳道創始人。
李小龍吸取各門各派武術精華融合到一起,并加入哲學思想,創立了截拳道。如今截拳道已發展成為一門成熟的武功派別,世界上的任何其他武功都很難超越它。1964年,加利福尼亞州舉行全美空手道比賽,年僅24歲的李小龍打敗所有選手并取得了桂冠。后來,3位空手道冠軍和—位柔道冠軍聯合上門找李小龍,要求較量武功,終李小龍將他們一一擊敗。
李小龍經過潛修苦練,精益求精,使功夫逐漸嫻熟乃至達到無人可及的境界。其中的“李三腳”、“寸拳”和“勾漏手”更是他的絕招。
黃飛鴻
黃飛鴻于公元1856年7月9日,生于佛山鎮,跟隨其父黃麒英于佛山、廣州街頭賣藝。其父黃麒英乃晚清“廣東十虎”之一(1886年染疾卒),是故黃飛鴻自3歲開始習武,早得父親傳授,習得虎拳、鶴拳。
黃飛鴻并非廣東十虎之一,廣東十虎分別是:王隱林、黃澄可、蘇黑虎、黃麒英、周泰、譚濟筠、黎仁超、陳鐵志、蘇燦、梁坤)。
飛鴻3歲從父習武,13歲隨父鬻技街衢,盡得家傳功夫。
后遇鐵橋三(即梁坤,廣東十虎之一)之愛徒林福成授其鐵線拳、飛砣絕技,并在宋輝鏜處學得無影腳,武藝日臻精進,稍后,黃飛鴻隨父于廣州樂善山房設館授徒。黃麒英謝世,黃飛鴻子承父業成為一代宗師,是當時南派武林中年輕的武術教練。
一生中,曾先后被提督吳全美、黑旗軍首領劉永福等聘為軍中技擊教練。相傳其平生絕技有雙飛砣、子母刀、羅漢袍、無影腳、鐵線拳、單雙虎爪、工字伏虎拳、羅漢金錢鏢、四象標龍棍和瑤家大耙等。因其尤精虎形諸勢,故在武林中享有“虎癡”之雅號。
此外,黃飛鴻亦善于舞獅,有廣州獅王之稱。莫桂蘭在林世榮、鄧秀瓊的幫助下,攜黃飛鴻的兩名兒子移居香港設館授徒,傳授黃飛鴻遺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