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教程之如何發球
發球與接發球在網球比賽中是具有特殊意義的。
擊落地球技術能發展 球員在底線與對手相持,周旋的本領,逼近網前及網前的凌空截擊技術能有效地破壞對方的防線,致對方于被動,相對于底線擊落地球和凌空截擊而言,發球是一項比較難掌握的技術,因為發球時動員的身體部位較多,動作幅度較大,需要肌肉的協調程度較高。
但盡管如此,要學好發球也并非特別困難,因為發球的主動權絕對掌握在擊球者自己手里(這是其不可比擬的優勢),無論拋球還是揮拍擊球都完全憑自己的控制,發球者所要做的只是為自己創造佳的條件并按照自己的意圖將球發出手。
發球與接發球在網球比賽中是具有特殊意義的。擊落地球技術能發展 球員在底線與對手相持,周旋的本領,逼近網前及網前的凌空截擊技術 能有效地破壞對方的防線,致對方于被動,相對于底線擊落地球和凌空截擊而言,發球是一項比較難掌握的技術, 因為發球時動員的身體部位較多,動作幅度較大,需要肌肉的協調程度較高。
但盡管如此,要學好發球也并非特別困難,因為發球的主動 權絕對掌握在擊球者自己手里(這是其不可比擬的優勢),無論拋球還是揮拍擊球都完全憑自己的控制,發球者所要做的只是為自己創造 佳的條件并按照自己的意圖將球發出手。
A 穩定情緒
心浮氣躁的情況下是很難發出一個好球的。通常的作法是:在發球的位置上做幾次深呼吸,再拍 拍球,然后站定準備發球。各人習慣不同,因而穩定情緒的作法也各有異,但這一環節好不要 被略掉并且盡量延續至準備動作當中去。
B 握拍
東方式反手或大陸式握拍。 許多網球初學者都喜歡用東方式正手握拍進行發球,這可能是底線擊球所留下的“后遺癥”。
其實一試便知,如果采用此種握拍在右區而且是用正常動作發球的話,球出手后十有八九會偏向外 角一側,因為手腕在自然情況下所形成的拍面就是如此的角度,若想使拍面偏向內角則必須向內 轉手腕,而經常做此動作不僅相當別扭而且易使手腕受到損傷。所以在可能的情況下好不要用 東方式正手握拍進行發球。
C 準備動作
眾所周知,發球要發在對角的發球區內才算好球,發球員若站在單打右區發球,那么球應該落入對面的A區之內,若站在左區發球則球應落入對面的B區之內,靠近發球線的C、D兩個角一般被稱 為內側角,靠近邊線的E、F兩個角相應地被稱為外側角。
球員在發球之前對球出手后的方向、落 點、旋轉、速度等都應做個先期的預算,盲目發球出手無疑是在浪費先發制人的好機會。
發球前具體的準備動作,雙腳自然分開站立,兩腳的連線根據球員中同的習慣可與底線相垂直, 也可以保持另外一個合適的角度;身體自然前傾;
好只持一個球,球自然著落在持球手拇指、食指及中指三指上,無名指和小指自然屈于球的后部,切忌用力將球握在手里或捏在手里。
關于球拍相合
許多初學者喜歡拿起球、拍,走到發球位置后立即就開始拋球并揮拍擊球,仿佛 球和拍是不相關的兩樣東西,這顯然是很草率的,好能改一改。
球拍相合,不僅能夠給球員一 個集中注意力的提示,告訴自己“我要發球了”,同時也是穩定情緒和整理思路的延續,初學者 應該養成此習慣。
D 拋球
準備動作穩定下來以后,順勢就是
拋球及揮拍擊球了。這兩個環節能否配合得好是能否發好球的 關鍵,而拋球的質量則又是關鍵的關鍵。
位置得當、出手平穩的拋球無異于為揮拍擊球創造了穩 定的條件,反之則無異于給下面一系列環節制造了一個動蕩的外部環境。很少有人能在前后左右 飄忽不定的拋球之下發出保質保量的好球,初學者更是如此,所以學發球的第一步是先學拋球、先練拋球。
1.拋球的方法
在準備動作的基礎上,持球手的肘部漸漸伸直并向下靠近持球手同側的大腿,然 后從腿側自下而上將球拋起。在整個動作過程中,手臂保持伸直的狀態,其走勢與地面垂直,掌 心向上,以拇指、食指、中指三指將球平穩托起,盡量避免勾指、甩手腕等多余的手部小動作, 以免影響球的平穩走勢,球在空中的旋轉越少越好。
球脫手的佳點在手掌走勢的高點,脫手 過早容易造成球在空中旋轉或晃動,出手過晚則會令球“走”向腦后失去控制。脫手時托球的三 手指已大程度地展開,球不是被“扔”到空中而是被“拋送”到空中去的,初學者應對此多作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