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步,隨著呼吸像第一步那樣,使氣從恥骨向左再向右走陰陽魚后,隨呼吸向左走半圓至恥骨,然后不分動作左右,再吸氣時向右走陰陽魚,呼氣向右走半圓下至恥骨,左右連續不斷做下去,直至練完拳。
第六層功法丹田呼吸法
此呼吸法為上逆下順,是以心行氣,以氣運身,神意內斂,外示安逸。吸氣時氣走手三陰、足三陰,再在內視的配合下,手三陰經過天突、任脈,足三陰經會陰、氣海內聚于臍下丹田。
吸氣后,氣向后射命門,提肛,呼吸微停。呼氣時氣上經督脈、大椎走手三陽到指端,下經環跳走足三陽到末梢。熟練后進入第七層。
第七層功法經絡周天法
隨著逆腹式呼吸,吸氣時氣由涌泉穴經足三陰至會陰,繞前陰至長強、命門,沿督脈上行百會,過天目(上丹田)、玄關,下重樓、天突,分手三陰至勞官,經少商、商陽走手三陽,到重樓、天突走任脈。
下中丹田、下丹田,繞前陰至會陰,分至環跳走足三陽,繞至腳背、腳趾至涌泉。
太極拳內功知識
精氣
人之始生,秉精血以成,借陰陽以賦命。父主陽施,猶天雨露;母主陰受,若地資生。此即受之于父母而構成臟腑組織的原始生命物質。這一物質加上從母體所獲得的各種營養物質,主要秘藏于腎,是為先天之精。
此“精”所化之“氣”即為先天之氣,亦稱“元氣”、“真氣”、“真元之氣”。“命門者……原氣之所系也”(《難經·三十六難》)。
元氣
始于腎間(命門),經下、中、上三焦,由手太陰肺經進入十二正經之中,而布于周身,蓄于奇經,溢于三百六十五穴,然后再經腠理和大小絡脈,匯聚于四肢末端的各經井穴,入本經至經別,直接深入臟腑,繼而淺出于頭項部經穴,胸腹部募穴和脊背部俞穴,自奇經總集于任、督二脈,下歸于腎間(命門)。
宗氣
又名“大氣”。“膻中者,大氣之所在也” (《靖盦說醫》)。即由肺吸入的清氣(空氣)與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氣結合而成,其形成于肺,聚于胸中者,謂之宗氣。宗氣在胸中積聚之處,稱作“上氣海”,又名“膻中”。它是后天之氣。
它的功能一是走息道司呼吸(即外呼吸,而非內呼吸);二是貫心脈而行氣血;三是人體的視、聽、言、動等機能與之相關。過去有人曾寫過《宗氣論》,試圖以“宗氣”為武術內功鍛練的人體之氣,其理論大謬。
內功鍛煉的是“元氣”而非“宗氣”;是“內呼吸”,是“胎息”和“踵息”,而非口鼻所司之“外呼吸”,習武者不可不明。
營氣
是血脈中具營養作用之氣,因其富于營養,故稱“營氣”。它是由脾胃運化的水谷精氣中的精粹部分和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氣結合所化生的,也是后天之氣。它運行在脈內,屬性為陰。其主要功能,一是化生血液,二是營養全身。
衛氣
有“護衛”,“保衛”之義。即人體的護衛之氣。它行于脈外,與營氣相對而言,屬性為陽,故又稱“衛陽”。它的功能是溫分肉,充毛發,肥腠理,司開合(即毛汗孔的開合)。其性慓疾滑利,活動力強,流動極迅速。
所以說:“衛者,水谷之悍也”(《素問·痹論》),它的作用是防御(防護),溫煦和調節。衛氣是太極內功鍛煉的重要方面,它在元氣的推動下,可以迅速地完成人的意識所指揮的內氣開合之使命。
結語:綜上所述,太極拳的內功修煉對我們人體有很大的作用,太極拳的養生價值在實踐中被人們肯定認可?,F在很多年輕人也非常喜歡練習太極拳,因為在練習中不僅會感覺到周身放松,而且大腦能夠得到充分的休息,心情也很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