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懶惰
人到中年,享受穩定生活的同時,也容易變得“懶惰”。英國一項調查顯示,86%的人出現了比其實際年齡大4歲才會出現的健康問題,懶惰導致的缺乏運動和肥胖是罪魁禍首。馬健文分析說,三種惰性讓中年人變懶。1.心理惰性:隨著閱歷增多,人們會逐漸產生求穩怕變的心態,遇事瞻前顧后,導致其不思進取。2.行為惰性:歲數漸長,體力不支,越來越不愛動。3.病態惰性:資料表明,約70%的中年人患病前出現惰性表現,如抑郁癥、冠心病、貧血等患者都有“懶惰”現象。中年人要利用一切機會積極地讓自己動起來,比如,每晚跑跑步、做做家務,可以和親朋好友建立“戒懶聯盟”,相互鼓勵、監督,利于持之以恒。
戒憂心
正如前文所說,步入中年的你,需要關心操勞的事情變得更多,也更細。孩子的教育與成長,父母的健康與生活,夫妻兩人的生活瑣事與工作事宜等,事無巨細,身為一家中心的你都必須去關心。因而很多人睜開眼就要面對撲面而來的壓力,逐漸開始變得憂心忡忡。但是如果真的讓自己陷入這些生活瑣事的漩渦中不能自拔,讓精神承擔了巨大的壓力,這些憂思就會變成一種“詛咒”,導致自己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對身體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傷害。因此人要學會釋放壓力,不要讓自己被生活的漩渦吸住,學著去尋找生活中溫馨、美好的事情,擺脫憂心忡忡的狀態。
戒攀比
臺灣心理學家吳靜吉博士認為,中年人的累,一半因為生存,一半來自攀比。都說“四十不惑”,但浮躁的社會卻讓中年人陷入攀比的陷阱,讓內心失衡。馬健文說,摒棄攀比心,減少欲望是關鍵。只有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心才不會在嫉妒的苦海中沉浮。要知足常樂,欣賞手里擁有的東西,而且要跟自己比,今天比昨天有進步就值得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