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施灸時間
上午或下午施灸都是可以的,患失眠癥的朋友可以在睡前進行艾灸,如患出血性疾病,可以隨時進行艾灸,止血之后也需要再持續艾灸一段時間。
4、施灸后的不良反應
一般來說,艾灸之后并不會有太嚴重的不良反應,但是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艾灸之后的反應也不同,通常會有口干、疲倦等不適反應。
1、懸灸
懸灸通常會使用艾條,將點燃的艾條懸垂于需要艾灸的部位之上。一般來說,艾火需要間隔皮膚3厘米左右。這樣做能讓皮膚有灼熱感,還不會導致皮膚燒傷。
2、直接灸
直接灸是把艾絨捏成圓錐體,直接放在穴位或身體需要艾灸的部位點燃。現在這種方法使用的人較少。
3、隔物灸
隔物灸會在皮膚和艾柱中間放上一件物品,常見的物品有生姜、大蒜、鹽等,也被稱為“間隔灸”。
4、艾灸貼
現代技術越來越發達,市面上出現了艾灸貼。相對于傳統的艾灸方法,艾灸貼更為便捷,放在穴位上也不用擔心會掉下來,而且攜帶方便,經常需要出差的朋友也可以隨身攜帶。
結語:艾灸是一種常見的養生方式,和針灸有相似之處,操作簡單,成本也低,但是效果卻很好,所以受到很多人的喜歡。夏季更適合艾灸,夏季炎熱的天氣能讓艾灸的溫補作用更強,藥物更容易進入體內,從而逼走體內的寒邪,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篇文章版權歸江蘇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經許可,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