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頭痛的分類
叢集性頭痛
叢集性頭痛(cluster headache)又稱組胺性頭痛,臨床較少見。表現為一系列密集的、短暫的、嚴重的單側鉆痛。頭痛部位多局限并固定于一側眼眶部、球后和額顳部。起病突然而無先兆,發病時間固定,持續15分鐘至3小時,發作從隔天1次到每日8次。劇烈疼痛,常疼痛難忍,并出現面部潮紅,結膜充血、流淚、流涕、鼻塞,多不伴惡心、嘔吐,少數患者頭痛中可出現Horner征。發病年齡常較偏頭痛晚,平均25歲,男女之比約4∶1。
緊張型頭痛
緊張型頭痛:又稱肌收縮型頭痛。頭痛部位較彌散,可位前額、雙顳、頂、枕及頸部。頭痛性質常呈鈍痛,頭部壓迫感、緊箍感 。頭痛常呈持續性,部分病例也可表現為陣發性、搏動性頭痛。很少伴有惡心、嘔吐。多數患者頭皮、頸部有壓痛點,按摩頭頸部可使頭痛緩解。多見于青、中年女性,情緒障礙或心理因素可加重頭痛癥狀。
痛性眼肌麻痹
痛性眼肌麻痹(painful ophthalmoplegia):是一種以頭痛和眼肌麻痹為特征,涉及特發性眼眶和海綿竇的炎性疾病。為陣發性眼球后及眶周的頑固性脹痛、刺痛或撕裂樣疼痛,伴隨動眼、滑車和(或)展神經麻痹,眼肌麻痹可與疼痛同時出現或疼痛發作后兩周內出現,MRI或活檢可發現海綿竇、眶上裂或眼眶內有肉芽腫病變。本病持續數周后能自行緩解,但易于復發,適當的糖皮質激素治療可使疼痛和眼肌麻痹緩解。
癥狀性偏頭痛
癥狀性偏頭痛(symptomatic migraine) 緣于頭頸部血管性病變的頭痛如缺血性腦血管疾病、腦出血、未破裂的囊狀動脈瘤和動靜脈畸形;緣于非血管性顱內疾病的頭痛如顱內腫瘤;緣于顱內感染的頭痛如腦膿腫、腦膜炎等。這些繼發性頭痛在臨床上也可表現為類似偏頭痛性質的頭痛,可伴有惡心、嘔吐,但無典型偏頭痛發作過程,大部分病例有局灶性神經功能缺失或刺激癥狀,顱腦影像學檢查可顯示病灶。緣于內環境紊亂的頭痛如高血壓危象、高血壓腦病、子癇或先兆子癇等,可表現為雙側搏動性頭痛,頭痛在發生時間上與血壓升高密切相關,部分病例神經影像學檢查可出現可逆性腦白質損害表現。
藥物過量使用性頭痛
藥物過量使用性頭痛屬于繼發性頭痛。藥物過量主要指使用過于頻繁且規則,如每月或每周有固定天數。臨床常見每月規則服用麥角胺、曲普坦、鴉片類≥10天或單純止痛藥≥15天,連續3個月以上,在上述藥物過量使用期間頭痛發生或明顯惡化。頭痛發生與藥物有關,可呈類偏頭痛樣或同時具有偏頭痛和緊張型頭痛性質的混合性頭痛,頭痛在藥物停止使用后2個月內緩解或回到原來的頭痛模式。藥物過量使用性頭痛對預防性治療措施無效,因此對它作出正確的診斷極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