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現代人吃肉已經不是問題,吃多少才是問題。遠古時代,人類起源的時候就是雜食動物,只是早期肉食來源太少,單靠狩獵遠遠不能滿足需要。
馴養動物的開始,原始畜牧業讓人類有稍微穩定一點的肉類來源。目前證據認為人類大規模食用肉類開始于170萬年前。
吃肉的好處很快就凸顯出來了,能夠提供更高的熱量,讓人更加健壯,也增加食物的美味。人類吃肉的習慣就這么養成了。
蛋白質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礎。每天人體都要合成蛋白質,需要的原料就是氨基酸。氨基酸一部分人體自身能夠合成,一部分只能從食物中攝取。
那部分不能合成的都集中在葷食中。這部分是素食無法提供的。
我們吃進去的蛋白質如果能夠很好地消化吸收,需要吃進去的食物蛋白有個好的氨基酸比例。
科學研究表明,牛奶和雞蛋白的氨基酸比例好,其他肉類其次,植物性食物中都存在這樣那樣的氨基酸缺陷,比如大豆蛋氨酸含量不夠高,小麥賴氨酸含量低等,這些缺陷讓植物蛋白無法作為優質蛋白完全代替動物蛋白。
每天吃飯時吃多少肉才算健康
中國被稱為烹飪大國,味貫南北的“八大菜系”中,少有名菜離得開河鮮家禽,肉類在國人的飲食結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肉是人類的必備食物,每天食用一兩瘦肉是基礎數量,但總量一般不要超過三兩,葷素搭配的飲食才健康合理。
日食肉類不超三兩
一味吃素,會造成人體營養素缺乏;但過量地吃肉,則會導致能量偏多、飽和脂肪偏多、血脂偏多、膽固醇偏多。所以,吃肉要控制在合適的數量范圍內。
“四個一”是基礎
一兩瘦肉、一個雞蛋、一袋牛奶、一兩豆制品,這“四個一”構成了我們一天基本的優質蛋白質的來源。
但是對于一些身材高大、運動量大的人來說,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擴大,擴大到每天三兩瘦肉,二至三兩豆腐,兩袋牛奶。
豆腐和肉可以等量替代
在日常膳食中,豆制品和肉可以有一定量的等量替代,多食用了豆制品就可以相應減少肉的攝入,豆制品和肉加在一起,一天不超過五兩。
不提倡一天吃五兩肉或者一天吃五兩豆制品,肉和豆制品作為蛋白質的動物性和植物性兩大好的來源,要混搭著吃才健康。
認為喝肉湯可以“補營養”是人們長久以來的一個大誤區。此點無須爭論,大量研究表明,肉湯里面的營養價值不足肉本身的一成。
湯的營養全部來自原料,原料中有水溶性的營養素和非水溶性營養素,水溶性維生素C、礦物質會少部分進入湯內,非水溶性的蛋白質90%~93%仍留在肉里,湯里僅有一些“氨基酸碎片”,湯里的營養素含量不足總量的10%。
另外,肉湯中嘌呤含量高,嘌呤代謝失常的痛風病人和血尿酸濃度偏高的人都應慎食。
本期嘉賓介紹
女,山東中醫藥大學營養學教研室主任,醫學博士,副教授,食品衛生與營養學專業學科帶頭人,中醫健康管理學,后輩學科帶頭人,兼任山東省營養協會理事,山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臨床營養分會常務委員。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山東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