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協會杯賽
中國足協杯賽全稱為“中國足球協會杯賽”,簡稱“中國足協杯賽”,英文全稱為“CFA CUP”,是中國足協舉辦的國內男子足球高水平的淘汰制足球比賽。
中國足協杯在專業化時期創始于1984年,前身可追溯到早于1956年舉辦的全國足球錦標賽,重要性僅次于中國的頂級足球聯賽。聯賽職業化后,新的足協杯于1995年開始,2007年至2010年間停辦,2011年恢復賽事,并于2012年開始允許乙級聯賽、業余隊球隊參賽,真正實現了全民參與,全民足球。
中國足球協會杯賽(Chinese Football Association Cup)國內簡稱中國足協杯或足協杯。是由中國足球協會舉辦的全國性、年度性足球杯賽。
足協杯在專業化時期創始于1984年,前身可追溯到于1956年舉辦的全國足球錦標賽,是中國足壇歷史悠久的賽事。重要性僅次于中國頂級足球聯賽(中超)。聯賽職業化后,新的足協杯于1995年開始,2007年至2010年間曾處于停辦狀態,2011年恢復賽事,并于2012年開始允許乙級聯賽球隊、大學生聯賽球隊、企事業單位球隊等非職業球隊參賽。
在不同時期,足協杯的冠軍可以參加中國足球超級杯(1995-2004,2012-),亞洲俱樂部優勝者杯(1990-2002)和亞洲冠軍聯賽(2002-)的比賽。
歷史
足協杯賽的歷史主要分為兩個時期:專業時期(1984-1992年)和職業時期(1995-2006年)。
中國足協杯作為中國大陸地區的全國錦標賽其前身可以說是1956年創辦的全國足球錦標賽,但僅舉辦了兩屆,即1956和1960年。1956年首屆全國足球錦標賽在青島舉行,1956年在青島首次舉行首屆全國足球錦標賽對參賽球員有一個特殊要求——必須是全國足球聯賽以外的非集訓隊員即業余運動員(這一規定從第二屆開始取消),可見足協杯的創辦本身是針對“草根足球”的。
而真正意義上的首屆足協杯于1984年舉行,而該屆足協杯還承擔了升降級的任務——足協杯進入前16名的隊伍為次年甲級聯賽的參賽隊伍。在1987年由于全運會而停辦,直到1990-年為配合亞足聯舉辦的亞洲俱樂部優勝者杯的比賽再次舉辦了三屆全國足球優勝者杯賽。
1995年,中國足協恢復足協杯,但由于需要為國奧隊備戰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讓路,中國足協再次在2007年開始停辦了這項杯賽,2009年準備恢復并將參賽球隊范圍擴大到了乙級隊,效仿英格蘭足總杯鼓勵低級別球隊的參與,但由于贊助等原因取消舉辦。2010年10月16日,中國足協正式宣布,將在2011賽季中重新設置中國足協杯。2011年中國足協再度恢復足協杯,并擬將2012年的參賽球隊擴大到乙級球隊、業余聯賽球隊和大學生足球聯賽球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