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了得治療,治病便離不開藥物。但是是藥三分毒的道理我們都知道,且民間有一些老人認為西藥的副作用更大。那么該如何降低藥物副作用呢?以及是不是中藥更安全呢?
所謂藥物副作用,其實指的是采用藥物治療疾病,但是在身體上產生治病目的之外的作用,如出現過敏、頭暈、嗜睡、腹瀉、肥胖、口干舌燥、視力模糊、心悸、利尿或尿潴留等。而藥物副作用的大小與多種因素有關,如用藥劑量、體質、服用時間、飲食以及藥物配伍等。
西藥副作用真的比西藥大嗎?
據資料顯示,所有的藥物,包括西藥、中藥、中成藥都具有副作用,只是每個人的表現不同。而且“中成藥副作用小”也是不科學的說法。
西藥其化學成分明確,哪些成分對人體的有害,在說明書中會有明確的說明,即便發生副作用或藥物引起的損傷,醫生也極容易找出病因。同時西藥在上市之前,往往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生副作用的概率低,可能出現的副作用會注明在說明書中。
中藥,一般說明書中會在“不良反應”一欄中提到尚不明確。但這并不意味著副作用小,只是沒有發現而已。而且即便是中藥方劑,配伍不同,也會發生相克的作用,對人體產生危害。
是藥三分毒,該如何降低藥物副作用呢?
1、在醫生指導下服藥。不少疾病的治療需要多種藥物一同服用,有資料顯示,一次服用藥物的種類越多,中毒、副作用發生概率越高。所以,好能夠在專業醫生指導下服藥,并且記住藥物服用間隔時間。
2、藥物的來源要正規、合格,避免使用偏方、劣質、過期等藥物。
3、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了解服藥期間的禁忌以及可能發生的副作用。
4、服藥方式要正確,如用溫水送藥,避免使用牛奶、茶水、白酒送藥。明確了解是飯前服藥還是飯后,避免將藥物掰開、溶解、咬碎等服用方式。
5、服藥期間發生不適癥狀要及時咨詢醫生或及時就醫。
6、如果是治療慢性病,需要長期服用,要嚴格按照醫生要求服藥,若副作用明顯引起身體不適,要及時更換可替代的藥物。
不過,藥物副作用是所有藥物不可避免的問題,但為了治病仍然需要服用,忌諱盲目停藥或加重劑量。盲目停藥會讓治療效果大打折扣,還會延長療程,甚至需要從頭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