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在腫脹消除和疼痛減輕后即可施治,這樣可以較好地減輕和松解粘連。后期主動進行關節的功能活動。要注意循序漸進,慢慢增加活動量,以不引起腫脹或突然疼痛加重為宜。
當癥狀完全消失后,應當進行適當的力量練習,以使愈合的韌帶重新恢復彈性和完全恢復功能。
功能鍛煉是后期治療中很關鍵的一環,傷病未痊愈時,切忌匆忙中斷,因為這樣很容易轉為陳舊性韌帶損傷,長期積累后還會出現粘連、增生、鈣化、關節韌帶松弛等并發癥,給患者帶來長期的痛苦和不便。
韌帶完全斷裂
應手術治療。這樣可以防止或減少并發癥的發生。術后的治療同上,不再贅述。
韌帶損傷后一般均有小血管破裂而出血,局部疼痛、腫脹,組織內出血、血腫、關節腫脹、活動障礙、壓痛。
體檢時發現牽拉韌帶明顯疼痛,如果完全斷裂,關節穩定性下降。
所以平時要適度鍛煉,運動前要做好熱身準備。使關節舒展開,還要注意動作,不要用力過猛。
另外。加強肌肉的鍛煉是很重要的。因為關節的穩定除了需要韌帶的保護,還需要借助強有力的肌肉的力量來保護。
當肌肉強壯了,運動時對韌帶的負荷就會減少,有利于減少韌帶受損的機會。
腕關節損傷,多有明顯的外傷史。傷后出現腕部無力,腕關節活動不靈。輕傷,一般無明顯腫脹,疼痛不甚,僅在大幅度活動腕關節時始有疼痛。嚴重扭傷,可間腕部腫脹、疼痛較重,不能活動腕關節或活動時疼痛加劇。
檢查時,將腕關節用力掌屈,背側出現疼痛,則說明腕背側韌帶與腕伸肌腱損傷;反之,則為腕掌側韌帶或腕屈肌腱損傷。
如將腕關節用力向尺側偏斜,橈骨莖突部出現疼痛,則為橈側副韌帶損傷;反之,則為尺側副韌帶損傷。
如腕部各個方向的活動均出現疼痛,而且活動明顯限制,則說明是韌帶、肌腱等的復合性損傷。
損傷局部有壓痛或觸及筋肉組織異常改變。腕部損傷要及時治療,預防腕舟骨、腕月骨發生缺血性壞死。
治療:外敷接骨散,是佳的選擇。內服舒筋活血湯:舒筋通絡,行氣活血。
抬高患肢
抬高患肢的主要目的是減少腫脹,促進血液回流。關于韌帶拉傷鍛煉中由于外力使關節活動超出正常生理范圍,造成關節周圍的韌帶拉傷、部分斷裂或完全斷裂,這稱作關節韌帶扭傷。容易發生關節韌帶扭傷的部位在膝關節、手指關節和踝關節。 關節韌帶扭傷后,局部腫脹、疼痛、壓痛,有皮下出血的可看見青紫區。
早期正確處理關節韌帶扭傷非常重要。因為韌帶組織不易再生恢復,如果處理不當或誤診而轉成慢性疾病,可能遺留功能障礙,且以后易再次扭傷。 急性損傷發生后,應立即停止活動,以減少出血。立刻用冷水沖損傷部位或用冰塊冷敷局部以達到止血的目的。
然后覆蓋繃帶加壓包扎防止腫脹。韌帶完全斷裂或懷疑并發骨折的,在加壓包扎后必須請醫生進一步檢查和治療.經過24~48小時后,損傷部位的內出血已停止,這時可用溫熱毛巾熱敷或按摩以消腫和促進血液吸收.在進行溫熱敷時,溫度不要太高,時間不宜太長,按摩時也不宜太重,以免加重滲出、水腫或發生再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