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穴有著非常好的養生保健的功效,很多了解中醫艾灸的朋友都喜歡艾灸足三里穴。艾灸足三里,對消化系統的胃腸功能低下、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口腔及胃潰瘍、胃下垂、腹瀉、便秘,對心腦血管系統的高血壓、低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心絞痛、腦血管意外,對呼吸系統的感冒、肺結核,對泌尿生殖系統的尿頻遺尿、小便不通等也均有防治作用。艾灸足三里還能增強體力,解除疲勞,調節神經,有較強的延緩衰老的作用,是養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灸三陰交穴
一些朋友不了解三陰交穴,不知道三陰交穴在哪里,有什么作用,下面就跟大家詳細講解一下。三陰交屬足太陰脾經,位于小腿內側,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后緣。三陰交是足三陰經(脾經、腎經、肝經)的交會穴,對肝、脾、腎三臟的疾病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濕,疏肝益腎,調經血,主生殖的功能。中醫學文獻記載,三陰交能主脾胃虛弱,心腹脹滿,不思飲食,痹痛身重,腹脹腸鳴,溏泄,小便不利,疝氣,臍下痛不可忍,漏血不止,月水不止等。《甲乙經》載:足下熱脛痛,不能久立,濕痹不能行,三陰交主之。《外臺秘要》集驗:灸丈夫夢泄法,灸足內踝上名三陰交二七壯。
灸氣海穴
氣海屬任脈,位于腹部正中線,臍下1,5寸。灸氣海有延年益壽、養生保健的作用。據們《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五載,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輕便,當有人問其養生之術時,他說:“吾初無術,但未嘗以元氣作喜怒,氣海常溫耳。”灸氣海能生發和培補元氣,滋榮百脈,益腎固精,保健強身,解除疲勞等。據《竇材灸法》記載:“上消病,日飲水三至五升,及心肺壅熱,又吃冷物,傷肺腎之氣……春灸氣海,秋灸關元三百壯,口生津液。"認為灸氣海能預防治療糖尿病。
現代研究認為:艾灸氣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遺尿,閉經、崩漏、帶下、子宮脫垂,中風脫證、脘腹脹痛、氣喘、疝氣,失眠、神經衰弱、腸炎等。
虛火嚴重如何艾灸
如果患者虛熱嚴重,那要艾灸,是不是要先瀉火,再溫灸?
在艾灸過程中,粗艾條,大艾條火力旺為瀉,而細艾條,火力溫和為補。
瀉火四大穴位為少沖穴、少澤穴、合谷穴、足竅陰。
手持艾條,此方法懸灸比較好,點燃艾條,把艾條靠近穴位,多停留幾秒,感覺到灼痛感時再把艾條移開,雀啄三下為一組,每個穴位灸三組。然后用拇指掐按穴位直至有痛感,掐按三下即可。按照此法,依次艾灸“瀉火四穴”,可消除體內過熱的癥狀。注意,雀啄時一定要有痛感,灸完之后要有身體發汗、手心發涼的感覺,一定要按照先灸少沖、少澤、再灸合谷、后再灸足竅陰的順序進行操作才能達到瀉火的目的。
還有一點要補充說明的是,滋陰補液穴位,三陰交,涌泉,太溪,照海,腎俞,肝俞。灸量不宜過大,每次選1-3個穴位進行艾灸,每穴10分鐘,主要是調節陰陽平衡。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大家了解艾灸養生了嗎?艾灸的作用有很多,只要找對穴位施灸,效果很好的哦!艾灸自古就有,經過了時間的驗證,艾灸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我們除了可以使用艾灸保健養生,還能用艾灸來治愈一些疾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