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法六:可以通過耳鳴的聲音來判斷發病原因
耳鳴的致病因素很復雜,耳鳴表現為很多種聲音,比如蟬鳴聲、嗡嗡聲、嘶嘶聲、流水聲、吹風聲、汽笛聲。但是這些聲音與致病因素沒有一對一的聯系。只能說這些不同的高調或低調的耳鳴聲音與聽力損失頻率有很大關系。低調的耳鳴聲如“嗡嗡聲”,更有可能是梅尼埃病、鼻咽癌、聽神經瘤引起,而聲音尖一些的耳鳴如“蟬鳴音”,可能是高頻聽力損失所致。建議耳鳴患者到醫院做耳鳴檢測,就能檢測出耳鳴的具體頻率、響度,直觀地展示出耳鳴的特征,也為耳鳴的治療提供依據。
說法七:治不好耳鳴就會耳聾
治不好耳鳴會不會導致耳聾,關鍵要看是什么原因引起耳鳴。有很多聽力正常的患者伴有耳鳴,有耳鳴不是一定會有耳聾。但若是此類耳鳴的病因是梅尼埃病、微小的聽神經瘤、鼻咽癌,耳鳴就是作為發現這些疾病的前兆、警惕信號,若不及時對癥治療,隨著病情的發展,耳鳴就會演變成耳聾,因此這類耳鳴需要引起高度警覺,延誤病情將會導致耳聾。
說法八:耳鳴可以不治而愈
精神緊張、情緒低落、抑郁、情緒波動等可誘發或加重耳鳴,而耳鳴本身又可使患者出現不良的情緒和心理狀態,相互影響,出現惡性循環,以致使原本并不嚴重的耳鳴變得更為嚴重,甚至難以承受。這類患者甚至只需來診所做一些簡單咨詢就能緩解,為什么?他們來看門診時心情很沉重,擔心會發展成耳聾、癌癥等疾病,當醫生為其做了一些檢查排除了這些可能,并解釋了耳鳴的原因之后,耳鳴就緩解了。到目前為止全世界還沒找到特效治療耳鳴的方法。但我們現在開展的耳鳴習服治療、經顱磁刺激、生物反饋等對耳鳴效果很好,尤其是慢性嚴重的耳鳴患者,當然許多耳鳴患者治療后并不是耳鳴完全消失,而是耳鳴不再影響患者的睡眠、工作、生活及休息,能與“耳鳴和平共處”,我們臨床上就認為是“治愈”了,這是廣大患者必須轉換和接受的觀念。
說法九:聽音樂能治耳鳴
常見的治療方法是習服治療和掩蔽治療,都屬于聲信息治療,習服療法是用聲音來治療聲音,通過給患者聽一些音樂或自然界的聲音如水滴聲、海浪聲、鳥鳴聲等,讓其大腦將耳鳴“認定”為“背景音”,盡快習慣、適應耳鳴,從而消除負面情緒,回歸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當中。而掩蔽療法則常用白噪音或短純音等來進行掩蔽,往往比患者耳鳴聲高10~15分貝,從而來掩蓋、抑制擾人的耳鳴聲,通過一定的療程,逐漸減輕或消除患者對耳鳴聲的感受,不同的患者治療效果不同,有些患者能耳根清凈幾分鐘,有些甚至能好幾個小時,不論時間的長短,能讓患者看到治療的一絲曙光。此外還有一些新的治療法如經顱磁刺激治療法、生物反饋治療等。經顱磁刺激法治療周期一般是2周,每天1-2次,每次治療的時間快則幾分鐘,慢則20分鐘,初步效果良好,我們也在進行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以便實現個體化耳鳴治療,獲得佳療效,為廣大耳鳴患者解除疾痛。
32歲的呂先生每天忙得不可開交,壓力特別大。近,他總覺得耳朵里嗡嗡響,還有點頭暈。本以為是太累了,可休息后也沒見好。不得已去醫院檢查,結果被確診為神經性耳鳴。
臨近年末,32歲的呂先生每天忙得不可開交,壓力特別大。近,他總覺得耳朵里嗡嗡響,還有點頭暈。本以為是太累了,可休息后也沒見好。不得已去醫院檢查,結果被確診為神經性耳鳴。
長期壓力過大、精神緊張,會帶來一些身體不適,耳鳴就是其中一種。耳鳴是指人在沒有任何外界刺激的情況下所產生的異常聲音感覺,分為器質性和非器質性兩種。前者可能由感冒、中耳炎等疾病引起,是因聽覺機能紊亂所引起;后者多于壓力太大、情緒不穩定等引起,以神經性耳鳴為多見。
近年來,白領階層耳鳴的發生率明顯增加,不但在企業中層領導多見,許多職場新人也被耳鳴困擾。其主要表現為高頻耳鳴,與工作壓力大、睡眠少、應酬多有關。一些情緒調節能力較差,常被負面情緒困擾,尤其是有焦慮或抑郁情緒的人群耳鳴現象十分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