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很多患有肩關節疼痛的病人感覺很痛苦,但是治療效果并不是那么的有效果,那么肩關節疼痛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專家葛鳳麟在這方面有長期的臨床研究,就讓他來為我們講解一下,現在去健康大財富聽他怎么說!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本期嘉賓介紹
葛鳳麟
男,中醫骨傷科主任,“葛氏捏筋拍打正骨按摩療法”主要繼承代表人,中醫傳統醫學手法研究會會員,新加坡同濟醫藥學院客座講師。多年來為廣大患者、外國友人、中央領導、各界名流治病保健,享譽海內外。擅長中醫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頸椎病、肩周炎及各種軟組織扭挫傷。
肩關節疼痛原因
1、肱二頭肌長腱炎:肱二頭肌長腱是連接肱二頭肌與肩胛骨之間的肌腱,作用有屈肘,前臂旋后,下壓肱骨頭,屈曲肩關節。肱二頭肌長腱炎是是常見的肩關節疼痛原因之一,特別在老年人和上肢應用較多的運動員(游泳、劃艇、投擲、高爾夫和舉重等)中比較常見。
主要病因有:
1)肱二頭肌長腱在纖維鞘包繞下經肩胛下肌和崗上肌之間通過二頭肌腱溝。在存在肩袖疾病或臨近結構疾病時,炎癥會累及肱二頭肌長頭腱,導致退變和磨損;
2)肩峰下撞擊引起的炎癥,水腫,微小撕裂和退變;3)急性拉傷引起。
2、肩袖損傷:肩袖是肩關節周圍的保護組織,可因急性牽拉、摔跤、撞擊或長期的慢性勞損造成肩袖組織的撕裂產生肩關節疼痛。
主要表現有:
(1)反復發作或持續的肩關節疼痛,特別是上舉、后伸時疼痛加劇、無力;
(2)肩關節活動時可以聽到關節內有響聲;(3)夜間痛,特別是不能向患側側睡;可因某原因而加重或誘發。
3、肩周炎:肩周炎又被成為“五十肩”,一般好發于中老年人,以前由于對肩關節疾患的認識較少,所以往往都把發生于肩關節部位的疼痛、活動受限都歸為了肩周炎。隨著目前對“肩周炎”研究的逐漸深入,慢慢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
肩周炎的病因有:
1)微創傷、炎癥、糖尿病等慢性疾患;
2)自體免疫性疾病;
3)頸椎病、甲亢、缺血性心臟病等似乎與“肩周炎”的發病也有一定的聯系。
肩關節疼痛治療誤區
誤區一:姑息遷就
有統計發現在曾有過急性肩痛的被訪者中,有超過30%的患者得過且過,當疼痛發作時選擇“自己搽藥膏或跌打酒”,并沒有尋求正規專業的醫療服務,治標不治本。結果,慢性肩痛因此而起。
誤區二:肩痛只用止痛藥或敷膏藥
疼痛發作時,隨便吃點止痛藥,或者用膏藥哪兒疼貼哪兒。殊不知,止痛藥或膏藥只能起到局部暫時緩解或控制疼痛的作用,只會掩蓋癥狀。但引起疼痛的根源仍然未得到適當處理,導致原有疾病逐漸發展并加重。
誤區三:初見效果,馬上停止物理康復治療及藥物
其實這時,病灶處的炎癥或損傷只是恢復了部分,停止治療后,絕大多數患者會馬上或者短期再反復發作,前功盡棄。
誤區四:按摩代替治療
肩痛時,我們習慣借助按摩來舒緩疼痛。確實,按摩能起到緩解作用,但不能除根治本,而且肩部不能隨便按摩,不恰當的手法只會弄巧成拙,容易加重病情,甚至造成損傷發生。
誤區五:肩痛只是小毛病,犯不著動手術
雖然很多肩關節疾病可以通過各種保守治療或康復訓練來治愈或緩解,但仍有部分肩部疼痛必須通過手術才能達到更好的處理。目前多數的肩部手術大多采用關節鏡手術治療,比傳統開放手術,有創傷少、恢復快、并發癥少、外部美觀等優點。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寧夏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