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胃弱者要多喝粥,如紅棗糯米粥、百合粥、蓮子粥等。同時,注意調節生活節奏和生活環境,防止過度疲勞和無節制的夜生活。
預防“秋燥”的另外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重視精神調養,要盡可能地以平和的心態對待一切事物,以適應秋季收斂之性。
穿衣要“酌情增減”
處暑時節,暑氣逐漸散去涼意漸生,民間有“春捂秋凍,不生雜病”之說。李艷玲表示,現實生活中,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春捂秋凍”,不能死搬硬套,凍得適度才行。
她指出,處暑時節暑熱尚未退盡,不宜過多過早地添加衣服,以自身感覺不過寒為準,以便使機體逐漸適應涼爽的氣候,以提高機體對低溫環境的適應能力。“ ‘秋凍’還要因人而異,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代謝功能下降,血液循環減慢,既怕冷又怕熱,對天氣變化非常敏感,應及時增減衣服。”
“秋凍”還可引申為秋季的其他養生保健方面,如睡覺不要蓋得太多,以免導致出汗傷陰耗津。尤其是冷水浴,是符合“秋凍”的有效方法,應長期堅持。
處暑時節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起居作息也要相應調整。李艷玲提醒說,此時節,公眾要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需要注意的是,入睡之前莫貪涼,好把窗戶關上,以防寒濕之邪侵入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