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病是由于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所造成的,那么你知道脊椎病的癥狀嗎?敬請收看本期的健康來了視頻聽聽鐘士元的講解。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廣州市市政醫院康復科主任鐘士元,講脊椎病的癥狀。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脊椎病的癥狀
1.吞咽障礙:
吞咽時有梗阻感、食管內有異物感,少數人有惡心、嘔吐、聲音嘶啞、干咳、胸悶等癥狀。這是由于頸椎前緣直接壓迫食管后壁而引起食管狹窄,也可能是因骨刺形成過速使食道周圍軟組織發生刺激反應所引起。
2.視力障礙:
表現為視力下降、眼脹痛、怕光、流淚、瞳孔大小不等,甚至出現視野縮小和視力銳減,個別患者還可發生失明。這與頸椎病造成自主神經紊亂及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而引發的大腦枕葉視覺中樞缺血性病損有關。
3.頸心綜合征:
表現為心前區疼痛、胸悶、心律失常(如中搏等)及心電圖ST段改變,易被誤診為冠心病。這是頸背神經根受頸椎骨刺的刺激和壓迫所致。4.高血壓頸椎病:可引起血壓升高或降低,其中以血壓升高為多,稱為“頸性高血壓“。由于頸椎病和高血壓病皆為中老年人的常見病,故兩者常常并存。
5.胸部疼痛:
表現為起病緩慢的頑固性的單側胸大肌和乳房疼痛,檢查時有胸大肌壓痛。這與頸6和頸7神經根受頸椎骨刺壓迫有關。
6.下肢癱瘓:
早期表現為下肢麻木、疼痛、跛行,有的患者在走路時有如踏棉花的感覺,個別患者還可伴有排便、排尿障礙,如尿頻、尿急、排尿不暢或大小便失禁等。這是因為椎體側束受到頸骨刺的刺激或壓迫,導致下肢運動和感覺障礙所致。
7.猝倒:
常在站立或走路時因突然扭頭出現身體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倒地后能很快清醒,不伴有意識障礙,亦無后遺癥。此類病人可伴有頭暈、惡心、嘔吐、出汗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癥狀。這是由于頸椎增生性改變壓迫椎動脈引起基底動脈供血障礙,導致一時性腦供血不足所致。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廣東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鐘士元
廣州市市政醫院康復科主任, 中醫骨科副主任中醫師, 廣州中醫藥大學兼職副教授,天津脊柱醫學軟性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香港中醫骨傷學院常務副院長。從事中醫骨傷科工作36年, 1985年畢業于廣州中醫學院。現任全國脊診整脊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推拿學會委員, 廣州醫學會康復分會常委,美國加州中醫師聯合總會學術顧問,美國中醫跌打傷科協會名譽顧問,香港中醫骨傷學院客座教授,澳洲《健康與家庭》雜志編委。從1984年起師從在國內首先提出 “脊椎病因” 理論,主編《脊椎病因治療學》的魏征,龍層花教授, 從事脊柱相關疾病及中醫傷科治療。1995年到美國參加“第二屆世界傳統醫學大會” , 發表論文《治療足副舟骨損傷153例》并獲”超人杯”獎。
曾先后發表醫學論文43篇 。 其中 《骨盆旋移綜合癥》一文 , 除國內刊物引用外, 還被日本《MANIPULATION》雜志翻譯后全文刊登(2005年5月20日)。
主編《脊柱相關疾病治療學》(廣東科技出版社出版), 該書現已出第二版共六次印刷,閱讀該書后到筆者所在醫院參觀,進修學習的有來自北京,江浙,四川,內蒙,新疆,甘肅,和海南的,也有港、澳、臺和美國,加拿大,澳洲,英國,新加坡,印尼的,除了醫生,還有研究生和博士。
副主編《龍層花頸椎病防治》、《龍層花腰骶椎防治》(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現代家庭保健技巧與禁忌》,《指壓腧穴瘦身法》四本書 。參編書兩本。
是廣東省和廣州市科普作家協會的科普作家, 在《健康報》,《中國人口報》,《羊城晚報》,《廣州日報》, 及《家庭醫生》,《大眾醫學》雜志等發表醫學科普文章1200余篇,曾被《廣州日報》喻為“廣州的科普界較多產的作家”。
受廣州中醫藥大學、廣州醫學院康復治療學本科、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香港中醫骨傷學院外聘任教。擔任繼續教育項目負責人, 僅在2009年就主辦了八個“脊柱相關疾病治療學習班”,另外參加了9個全國,省,市的脊柱學習班講課。是一位同時能講,寫,做的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