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現代人越來越意識到養生的重要性,很多人都在苦苦尋找能調氣血強肺腑的養生方法,其實說到養生,你絕對不可錯過中醫養生。那么中醫都有什么保健方法呢?
谷道,即是肛門,古人將肛門稱為“五谷殘渣之道”;而撮,有合的意思。撮谷道,顧名思義是將肛門聚合起來,簡言之,就是提肛,是一種獨特的養生之術。中醫養生學認為,撮谷道能調節全身的氣血陰陽,使血脈通順、臟腑強壯。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所以平時也非常注意體育鍛煉。而我們常常鍛煉的主要是在肢體啊、軀干啊這些明顯的、感覺很重要的部位,卻往往遺漏了人體中的一些不容易活動到的部位,比如眼目、耳鼻、前后陰等。
其實人體中任何一個部分對促進整體的健康都不可或缺。現代醫學研究也發現,有意識、有規律地提肛,可調節中樞植物神經系統,促進全身臟器的血液循環,治療多種疾病,達到保健的目的。
氣血的兩環之交
中醫養生主要是講究氣血運行通暢。我們知道,人體氣機主要在于升降出入的平衡。我們可以將人體氣血運行方式的某些環節看做兩個環,一個是前后環,一個是左右環,如果溝通了這兩個環的氣血運行,那么周身的氣血就非常通暢了。
氣功練習中有一種方法叫做轉周天,小周天通常指的是人體經脈中任督二脈環形一周,這就是前后環的代表,而肛門正處于督脈上。左右環的氣血升降方式是左邊主升、右邊主降,如果配合提肛運動,就會讓氣機升降的幅度更大,也更有利于氣血在全身的通暢。
我們看似不起眼的肛門,正好位于兩環的重要位置上,提肛的同時配合 呼吸調節氣機,可使中氣上提,強健臟腑、調節陰陽。
對便秘、痔瘡、脫肛
便秘作為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癥狀,無論中醫西醫都很難治療。雖不算是大病,但卻給患者帶來很大痛苦。長期便秘,體內的廢物和毒素不能通過消化道及時清除,會導致皮膚老化、腹脹不適、口腔異味、心煩易怒、飲食無味、性欲減退等狀況,甚至會增加直腸癌、乳腺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嚴重時還會引發猝死。
中醫認為,該降的不下降、該出的不排出,旨可稱為逆。通過撮谷道,將氣上提、適時而閉,有升才有降、有閉才能開,人體氣機才能通暢自如。通過對肛門有規律的收縮與放松,可促進肛周血液循環,改善血瘀癥狀,并且按摩肛周的肌肉,減少甚至消除括約肌痙攣,對痔瘡、脫肛也非常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