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后 養生要與“時”俱進
5月5日,就是立夏了。習慣上,人們將立夏作為夏季的開始。在這個節氣里應該如何迎夏呢?
“立夏”心要靜
湖北省黃石市中醫醫院內一科主任醫師夏元清:
中醫認為,人的精神活動由心主管。中醫理論中,心對應“夏”,夏季心陽為旺盛,當夏日氣溫升高后,人易煩躁不安,好發脾氣。有些人平時溫文爾雅,不急不惱,可到了夏天,卻變得性情急躁,常為小事大發脾氣。此時不僅是情緒波動起伏,機體的免疫功能也較為低下。特別是老年人,由發火生氣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的情況易增加,甚至因此而發生猝死。
應對:“立夏”時節要做好“精神養生”,多做安靜的事情,如繪畫、書法、聽音樂、下棋、種花、釣魚等。
午睡防“打盹”
遼寧中醫院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盧秉久:
由于“立夏”后天黑得晚亮得早,人們往往容易晚睡早醒,造成睡眠不足,白天常“夏打盹”。且中午1時到3時在一天中氣溫高,人易出汗,出汗多散熱,血液大量集中于體表,大腦血液供應相對減少,午飯后消化道的供血增多,大腦的供血就更為減少,人就易精神不振,昏昏欲睡。
應對:“立夏”之后,晝長夜短。根據節氣變化,相對于冬春季節,可晚些入睡,早點起床,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但應增加午睡,尤其是老年人多有睡眠不實的特點,更需要午睡。中午沒午睡習慣的人,可聽聽音樂或閉目養神,好不要加班工作。
一般來說,午睡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為宜,時間不宜過長,睡醒后不要急于起來,再躺上10分鐘起床為宜。
但夏日午睡不是對所有的人都有益。德國醫學家研究發現,患有低血壓疾病的人及血液循環系統有障礙,特別是由于腦血管硬化變窄而出現頭暈的人,不宜午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