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編者按:流動兒童就是指隨著父母的工作地點變化而不停輾轉的孩子們。課業,人際關系,都會受到影響。這樣的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誰來保障?
誰能給流動兒童一個“心”歸宿?
在我們身邊,經常會看到這么一群孩子,他們跟隨父母居住在城中村、城鄉結合部以及偏遠郊區,跟隨父母在幾個城市中流動,學業、玩伴時常發生變動。
他們被形象地稱為“流動花朵”。多變的生活環境讓孩子們們難以適應,同時他們還要面對沉重的課業負擔,社會或多或少的財神以及人際交往的障礙。他們幼小的心靈能承受這些嗎?
案例1:新學期開始,虎子轉入某打工子弟學校的五年級。這已經是他第三次轉學了。
對虎子來說,似乎每兩年都會隨父母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開始一段全新的生活。不同的課本,使他聽不懂老師講的課,成績很不好。同學們總是嘲笑他“沒有文化”,這讓他無法專心學習。
案例2:曉霞就讀于一所公立學校,身上略顯陳舊的衣服令她在穿著各式新款服裝的孩子們中間格外顯眼:她來到這個城市已經半年了,起初她不會講普通話,更聽不懂當地的方言,不如城里的孩子講衛生、懂禮貌,城里的孩子都叫她“鄉巴佬”。
她不喜歡這所學校,她非常想念鄉下的學校,那里有很多好朋友,每天都過得很開心。
案例 :在林老師眼中 多多特別讓她勞神。
多多的父母在菜市場賣水果,平時對孩子很不關心。多多上課從不主動舉手發言,就算被點名回答問題,也總是支支吾吾地應付,作業不好好完成,多門功課成績不及格。不但如此,他還經常跟班里的同學打架。林老師多次約請家長到學校,可他的父母忙著做生意,根本不理睬老師的要求。
流動兒童的心理問題
由于父母工作不穩定,流動兒。童不得不經常面對新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不斷變換的生活、居住環境帶給他們強烈的恐懼感和失落感,這樣很容易使孩子形成自我封閉、消極的心理,影響他們的學習和生活。
一些流動兒童的父母為生活奔波,無暇顧及對子女的教育,缺乏對他們言語、思想、行為等方面的指導,使他們缺少家庭的溫暖和家庭情感交流,沒有機會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感受,也無法得到足夠的情感支持,這終可能導致流動兒童出現一些行為問題,包括一定程度的學習適應不良、違紀行為、攻擊行為和退縮行為等。
流動兒童的情緒問題主要表現為自卑、感情敏感脆弱,內心存在程度的不平等感、對立感,沒有歸屬感等,與伙伴、同學和朋友關系的中斷更加劇了流動兒童的孤獨感。
在社會身份認同方面,由于流動兒童身份的特殊性,相對于城市來說,他們是外來人員,但相對于農村來說,他們又是城里人。對于城市,他們常常在內心上予以排斥和否定,而農村的老家卻再也回不去了,這不僅造成了他們內心的矛盾,也導致了他們對身份定位的模糊。大多數的流動兒童感到或經常感到被歧視,這個比例遠遠高于普通的城市兒童和留守在農村的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