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患者被確診為腫瘤之后,臨床醫生首先要根據腫瘤的侵犯程度、轉移情況判斷腫瘤的分期,以指導治療。我國對胃癌的分期主要是參照UICC(國際抗癌聯盟)倡導的TNM分期法,根據原發腫瘤病灶(tumor,T)的大小、浸潤深度,淋巴結(node,N)轉移程度及有無遠處較移(mctastasis,M)等情況進行分朝。T分期是指原發腫瘤分期,分為T1~T4期。數字越大表示腫瘤侵犯的深度越深——T1期腫瘤局限于胃黏膜層或黏膜下層,T2侵及肌層,T2b侵及漿膜下層,T3已侵及(透)胃壁漿膜,T4已穿透胃壁漿膜層,且與周圍組織粘連。N分期指淋巴結分期,根據手術標本中腫瘤牧移淋巴結的數日分為Nl~N3期(Nl、 N2、 N3分別指1~6、7~l5、>15個淋巴結轉移)。M分期是遠處轉移分期,M0表不無遠處轉移,Ml表示有遠處轉移。相對應的臨床分期為:IA期為TIN0M0;IB期為T2N0M0或TINIM0;II期為TIN2M0或T2NIM0或T3N0M0;ⅢA期為T2N2M0、 T3NIM0、 T4N0M0;IIIB期為T3N2M0, IV期為T4N0~3M0、 Tl-一3N3M0、T1—4N0一3M1。
不同期別的胃癌有不同的冶療原則。目前提倡練育綜合治療的理念,即根據腫瘤的情況和患者的情況,合理地、有計劃地運用現有的一種或幾種治療手毆(包括手術,化療、放療、射頻治療、介入治療、生物免疫治療、中醫藥治療等),以期較大幅度地提高治愈率、延長生存期、提高病人生活質量。
早期胃癌的治療以根治性手術為主。對于極早期(0期、I期)的胃癌,行根治手術,術后常規定期隨訪復查。對于II期、部分Ⅲ期胃癌,治療上以根治性手術為主,術后常規行輔助化療。對于局部晚期(部分Ⅲ期)手術無法完整切除或手術有困難的患名,可先接受術前化療或放/化療(新輔助放/化療),評價療效適合手術者再行根治手術。以上治療可輔以免疫治療、中醫藥治療等對癥支持治療手段。對于有遠處轉移(胃癌常轉移至肝、卵巢、腹膜等組織或器官)的IV期患者,以姑息性化療為主,也常常輔以免疫治療、中醫約治療、佳支持治療等對癥支持措施。
早期胃癌接受根治性手術和術后輔助化療后預后相對較好,但大部分接受根治術的胃癌患者仍會出現局部轉移或復發。晚期胃癌患者預后較差。早期診斷和治療是提高胃癌療效和生存率的關鍵。目前日本和韓國部分地區已建立胃癌的篩查機制,但我國尚未開展此項工作,因此胃癌依然是醫務人員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應加強科普宣傳工作,提倡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預防胃癌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