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的功效
性味
味辛,苦,性寒。
歸經
歸肺、胃經。
《別錄》:“味辛,平。”
《本草拾遺》:“味苦。”
《珍珠囊》:“辛,純陽。”
《醫學啟源》:“《主治秘要》云:辛,溫。”
《珍珠囊補遺藥性賦》:味辛平。性微寒,無毒。降也,陽也。
《本草經疏》:“味辛苦,氣寒,無毒。陽中之陰,升多于降,陽也。入手太陰、足陽明經。”
主治功效
疏散風熱,清熱解毒透疹,宣肺利咽散腫。
風熱感冒、溫病初起、風熱或肺熱咳嗽、咯痰不暢、咽喉腫痛、斑疹不透、麻疹初期,疹出不暢及風疹瘙癢、瘡瘍腫毒及痄腮等。
生用可潤腸通便,熱毒咽喉紅腫疼痛,兼有熱結便秘尤宜。
用于熱毒瘡腫尚未潰者,常與地丁,野菊花等清熱解毒藥配伍。
化學成分
果實含牛蒡甙(arctiin),水解生成牛蒡甙元(arctigenin)及葡萄糖(glucose)。
又含羅漢松脂酚(matairesinol),絡石甙元(trachelogenin),倍半木質素(sesquiligenan)AL-D及 AL-F。
種子含牛蒡甙,牛蒡酚(lap-paol)A、B、C、D、E、F、H。
又含脂肪油,其中脂肪酸成分有:花生酸(arachic acid),硬脂酸(steraic acid),棕櫚酸(palmitic acid)和亞油酸(linoleic ac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