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療源遠流長,春秋《禮記》翔實記載了以中草藥煎湯對足部進行的“薰、蒸、浸、泡”療法。“足是人之根,足療治全身”,古時候神醫扁鵲根據人們的生活習慣,發現了用中草藥熱水泡腳的祛病方法,據說這就是中藥浴足、足療的前身。中藥足浴足療在同國外的交流中被廣為傳播和演變,諸如日本的足心道、歐美的水療法等。其中的指導理論當屬美國威廉·菲茲杰拉德的《足部反射健康法》。衛生部明文指出:“中藥足浴是一種簡單易行、效果顯著、無副作用的自我防病保健方法,尤其對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更具有現實意義”。2003年中國足部反射健康法研究會正式成立,旨在大力倡導足浴足療,普及全民保健。足掌這個狹小的空間卻匯集了身體一半經絡。足為三陰經(肝、脾、腎)之始,三陽經(胃、膽、膀胱)之終,足部以下有60余個穴位與五臟六腑有密切聯系。足與臟腑中腎關系甚,故有“腎主兩足”之說。“精、氣、神”人生三大寶,“精”為首位,而腎為先天之本,元氣之根,主藏精氣,因此,人之足就好比人體之根。
足療桶的質地
沐足用的容器以木制盆為好。因木制盆散熱較慢,有利于保溫。假如去商場購買足療桶的話,應該購買正規廠家生產、經國家有關部門認證的無毒無害的足療桶。不論是哪一種足療桶,總的要求是無害、安全、保溫性能好。
足療桶的高度
足療桶的高度好能超過20厘米高(沒過踝關節),寬度則以能容納雙腳即可。假如足療桶太矮,熱水浸泡的位置就低,浸泡到的下肢皮膚面積也就相對較少,因此,沐足的效果自然要差些。
需要提醒的是,沐足時坐的椅子不能太高,也不能太矮,應高低適中,以保證身體的姿勢處于舒適狀態為宜。
足療桶的結構
市面上銷售的足療桶的結構有簡單的,也有復雜的。比如,僅通過電源來控制水溫的足療桶,其結構比較簡單,功能是能自動控制水溫并保持恒溫,這樣一來既可節約用水,又可避免因頻繁添加熱水而給使用者帶來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