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蜂蜜+芝麻
做法:取芝麻適量的,洗干凈、炒熟;蜂蜜適量的,煮沸后存儲備用。食用時,取芝麻兩湯匙,蜂蜜一湯匙(或者以一回能吃完為度),攪拌均勻后,慢咽細嚼,香甜可口。每日多次。如果芝麻放得過久回潮,可放置在鍋里重炒一回。堅持服用,慢性胃炎可漸漸好轉,肚脹、厭食等癥狀漸漸消失。
三、蜂蜜+白蘿卜
取鮮白蘿卜洗干凈,切丁,放進沸水中煮沸,撈出來,控干水份,晾曬半天,接下來放鍋里加蜂蜜150g,用小火煮沸調勻,晾冷后服食。比較適用于消化不良、反胃、嘔吐、干咳痰少等。
四、蜂蜜+馬鈴薯汁
做法:馬鈴薯汁50毫升,加蜂蜜20毫升,分2次口服。選新鮮馬鈴薯,無病蟲害,無發芽,無綠皮,洗凈,去皮,切碎,用雙層紗布擠汁,也可用家庭小型果汁壓榨機榨汁。
馬鈴薯汁現用現制,不可久藏。服用生馬鈴薯汁加蜂蜜,勿煮沸。擠汁過程應注意衛生,不可讓馬鈴薯汁受污染。
五、蜂蜜+猴頭菇粉末
做法:把新鮮的猴頭蘑菇曬干,弄成碎末,每次5~10克左右,加蜂蜜2匙,用溫水沖泡攪拌均勻,連續服用一段時間,能緩解各種胃病,堅持服用,能夠很好的改善胃病情況。
不能用開水沖或高溫蒸煮蜂蜜
蜂蜜中除含65%至80%的葡萄糖和果糖外,還含有豐富的酶、維生素、礦物質等。食用蜂蜜時,要用溫水沖飲,水溫不超過60℃為宜。如果高溫開水沖入蜂蜜,不僅破壞了其豐富的營養物質,還會導致其天然的色、香、味都發生變化。
喝蜂蜜水對水溫是有講究的。醫學大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蜂蜜入藥之功有五:清熱也;補中也;潤燥也;解毒也;止痛也。生則性涼,故能清熱。熟則性溫,故能補中。”可見,較涼的蜂蜜水具有清熱、潤燥、解毒的功效,比較適合于體質偏熱的人;而溫熱的蜂蜜水(40至60度)具有補益脾胃、促進消化的功效,比較適合于脾胃虛弱的人。
空腹喝蜂蜜水,易致胃潰瘍。蜂蜜屬于甜食,甜食有增加胃酸分泌的作用,胃酸過多對于胃粘膜有損傷。長期空腹喝蜂蜜水,容易使體內酸性增加,時間長了就會胃酸過多而得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所以,飲用蜂蜜水好不要空腹喝,建議飯后飲用。
不能飯后馬上喝蜂蜜水
飯后馬上喝蜂蜜水,會稀釋胃液,使得進食的食物還沒來得及完全消化就進入小腸,不利食物消化。而且,食物遇到水容易膨脹,對胃部造成更大壓力。長期飯后飲用蜂蜜水的話,會增加腸胃病風險。
蜂蜜每天不可攝入超過100ml
蜂蜜雖好,可不能貪杯喲!蜂蜜每天多能夠攝入100ml,可不能因為覺得蜂蜜特養生就沒完沒了地吃。因蜂蜜中的葡萄糖和果糖屬于單糖,可直接被人體吸收入血。如果一次進食蜂蜜量大,就可使血糖快速上升。長時間過量食用蜂蜜,會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易引發糖尿病。每天喝兩杯蜂蜜水,一杯放一勺蜂蜜就夠了,飲食健康貴在平衡。
結語:上文已經為大家介紹了蜂蜜的功效,我們現在對蜂蜜應該有了一些了解,喜歡吃蜂蜜的朋友在平時可以適當的吃一點,它能夠為我們的身體補充需要的營養物質,對于預防一些疾病還有不錯的功效,可以說是比較有營養的一種食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