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胎位不正
臀位、橫位、斜位、面產式等均稱之為胎位不正,其中以臀位的比例高。準媽媽很關心寶寶的胎位,常在懷孕不久就詢問醫生胎位問題。事實上,3個月前的胚胎處于浮游狀態,無時無刻不在變換姿勢。而六個月之前的胎兒,約有一半胎位不正,直到32周以后,胎位不正的比例才降到10%。所以,胎位不正在懷孕8個月前,頗為常見,父母無須擔心,因為大部分寶寶在8個月后,便會很規矩地轉正。
產婦羊水過多,經產婦腹部肌肉松弛、子宮肌瘤、雙角子宮、前置胎盤、多胞胎等胎位不正的幾率較高,另外,胎兒先天異常,如: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染色體異常、腦水腫等,臀位的幾率也較高。
專家提醒:臀位經由陰道生產的危險性高,因為胎兒臀部無法將母親的骨盆充滿,所以生產時,發生臍帶脫垂的機會較高,也比較容易發生胎兒缺氧現象,甚至造成胎兒死亡。另外,胎兒長骨骨折、脊髓受傷或母親產道嚴重裂傷的幾率,也比頭產位高出10倍之多。所以,建議此類產婦以剖宮產較為安全。
5. 產前出血
產前出血指的是懷孕28周后的陰道出血。主要發生原因有:
(1)胎盤異常: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為常見。
(2)子宮頸與陰道疾病:如子宮頸糜爛、子宮息肉或子宮頸癌。另外,陰道外傷或異物置入等,也會造成出血。
(3)泌尿道感染造成的血尿。
(4)血液科疾病,如:凝血功能異常。
專家提醒:發生產前出血時,應盡快就醫并找出出血原因。超聲波可得知有無前置胎盤,如確定無前置胎盤,則應進一步確診是否有子宮頸或陰道疾病。另外,尿液檢查及凝血功能測試也可提供進一步資訊。某些特殊情況,比如胎盤早期剝離,如果具備剖宮產的條件,以盡快生產為宜。
6. 早產
大部分的早期子宮收縮,可能只是假性陣痛,但,若子宮收縮頻率每20分鐘有4次以上,或1小時有6次以上,且子宮頸已經有進行性變薄擴張的情形,即是早產性陣痛,應臥床休息并配合醫師指導使用安胎藥。
7. 胎兒窘迫
胎兒窘迫就是胎兒缺氧窒息的現象。正常胎兒心跳速率約每分鐘120~160次。胎兒心跳速率過慢或過快,或是心跳有變異性不良,均要懷疑是否有潛在胎兒窘迫。
胎兒窘迫是因為過期妊娠、妊娠高血壓綜合癥或糖尿病,引起胎盤功能不全導致的慢性窘迫,除此之外,子宮壁肌肉收縮引起的血液循環暫時停止,也會導致急性窘迫。產檢時,一般要用多普勒測胎心音,目的就是為了確定有沒有潛在的胎心窘迫,一旦發生異常,會請準媽媽接受30分鐘的胎兒監視器檢查,以決定進一步的處理。
專家提醒:大部分的胎兒窘迫,可以從改變母親位置做起,如以左側臥來改善,或大量的點滴注射或者氧氣吸入都有幫助。如果這些方法并不見效,終辦法只能是選擇剖宮產了。
結語:通過上文的描述相信大家對異常妊娠已經有了了解了吧。我們平時在關心寶寶健康的同時,也要遵從醫囑到醫院去及時的檢查。只有這樣,我們的小寶寶們才能健健康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