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桂皮、牛膝、烏藥,松針一把,加180毫升燒酒,泡1周以上。每次服半酒盅,久服有效。
9、山梔末、飛羅面各等份,用開水或醋、黃酒、蛋清調成糊狀,敷痛處。敷處現青色,無礙,數日可退。
10、菖蒲60克,小茴香60克,食鹽500克,同入鍋中文火炒熱后用粗布包裹好外敷患部,每日一次。適用于肢體關節冷痛,遇寒痛增,得熱痛減者。
11、制附子5g,干姜3g,大米100g,蔥白2根,紅糖少許,將附子、干姜研為極細粉末,先取大米煮粥,待沸后,調入藥末及蔥白、紅糖,同煮為稀粥,或用附子、干姜水煎取汁,同大米、蔥、糖煮粥服食。
12、每晚睡覺前將鮮生姜取汁(用榨汁機榨汁,也可放入臼中搗后用紗布過慮取汁),與黃酒、紅糖一起入鍋渚沸,待放溫(溫度以能飲用為度,越熱越好,以利于發汗)后飲用,每晚約300g(剛好一大碗)。
13、新鮮小薊2份,蓖麻子1份去皮,搗成膏,均勻敷于關節上,厚度約五分硬幣厚,外用塑料薄膜包扎,上蓋毛巾,4小時后關節處發熱,可見米粒及豆粒大小紅色斑疹,微癢。敷藥時間一般夏季4-6小時,春秋季節6-8小時,注意不可敷藥時間過長,以免起水泡。10、菖蒲60克,小茴香60克,食鹽500克,同入鍋中文火炒熱后用粗布包裹好外敷患部,每日一次。適用于肢體關節冷痛,遇寒痛增,得熱痛減者。
11、制附子5g,干姜3g,大米100g,蔥白2根,紅糖少許,將附子、干姜研為極細粉末,先取大米煮粥,待沸后,調入藥末及蔥白、紅糖,同煮為稀粥,或用附子、干姜水煎取汁,同大米、蔥、糖煮粥服食。
12、每晚睡覺前將鮮生姜取汁(用榨汁機榨汁,也可放入臼中搗后用紗布過慮取汁),與黃酒、紅糖一起入鍋渚沸,待放溫(溫度以能飲用為度,越熱越好,以利于發汗)后飲用,每晚約300g(剛好一大碗)。
13、新鮮小薊2份,蓖麻子1份去皮,搗成膏,均勻敷于關節上,厚度約五分硬幣厚,外用塑料薄膜包扎,上蓋毛巾,4小時后關節處發熱,可見米粒及豆粒大小紅色斑疹,微癢。敷藥時間一般夏季4-6小時,春秋季節6-8小時,注意不可敷藥時間過長,以免起水泡。
關節炎的癥狀可出現關節攣曲、不穩定、休息痛、負重時疼痛加重。由于關節面溫和性較差,也可出現肌肉痙攣和收縮,可發生功能障礙。
晨僵和粘著感:關節炎患者經常會出現晨僵的感覺,在早上起床之后感覺比較明顯,一般不超過30分鐘。患者粘著感主要是指關節活動時僵硬,如粘住一般,稍活動即可緩解。
疼痛,患者多表現為持續性的鈍痛,多發生于活動以后,休息一段時間即可緩解。隨著病情的發展,可出現因疼痛而受限,甚至休息時也可發生疼痛。
關節炎的治療首先要明確病因,治療以休息為主,適當補充鈣劑,這個時侯就可以通過通過消炎鎮痛的藥物緩解,從而減輕或是控制其癥狀發展。
結語:上文已經為大家介紹了關節炎的原因,我們現在應該知道什么情況可能會引起關節炎了,在平時大家應該要及時的預防這種疾病出現,生活中護理好自己的關節,控制好體重,一旦出現了關節炎這種疾病,要盡早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