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母親為丙肝感染者的嬰兒,感染丙肝的幾率約10%,而丁肝患者在圍產期也會將病毒傳染給嬰兒。
3、性傳播:乙肝、丙肝、丁肝
血液、精液和陰道分泌物能傳播乙肝病毒,故乙肝病毒是血液病毒,在美國乙肝也是一種性病。乙肝病毒的性傳播是性伙伴感染的重要途徑,這種傳播亦包括家庭夫妻之間的傳播。
丙肝傳播途徑類似乙型肝炎,但由于體液中丙肝含量較少,且為RNA病毒,外界抵抗力較低,其傳播方式較乙型肝炎局限,傳染力也較乙肝病毒為弱。此外, 性亂者和男性同性戀者較易感染丁肝。
4、消化道傳播:甲肝、戊肝
日常生活中接觸是甲肝、戊肝主要的傳播方式,也叫間接傳播。主要通過被甲肝、戊肝病毒污染了的手、食具、用具和玩具等,再污染食物后經口傳入而感染。
俗話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像乙肝這類慢性疾病,病程通常較長,而且病程較反反復復。遷延的病情不僅是對患者健康的蠶食,同時更是對患者與疾病作斗爭的毅力與恒心的考驗。要贏得這場斗爭的終勝利,需要醫患雙方互動--醫護人員科學合理的治療護理,患者堅持不懈的自我調節。只有雙方勁往一處使,才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肝病三分治七分養。乙肝調理包括飲食起居、情緒以及藥物諸方面,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纖維、低脂飲食、起居有節、不過度勞累、心胸豁達等都是乙肝患者的養病之道。此外,合理的藥物調理也相當重要。乙肝病情穩定期不宜繼續抗病毒,而當以調養為主,選用中藥比較理想。以乙肝寧為例,方由茵陳、丹參、丹皮、黨參、白術等組成,能健脾化濕、活血散結。它一方面可清除殘余炎癥,另一方面能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受損肝臟組織結構和功能的恢復,防止肝纖維化、肝硬化的發生。總之,只有調治結合,綜合調理,方可全面保護肝臟。
1.飲食調理知多少:飲食宜多樣化。 肝炎患者不必強調忌口,飲食原則是清淡、易消化、富有營養。蛋白質是人體重要的物質基礎,是免疫物質的"原料",適當吃一些禽蛋、牛奶、豆漿、瘦肉、魚湯,有利于受損的肝細胞修復、生長、更新,可縮短病程,減少肝炎慢性化概率;同時要多吃蔬菜,特別是綠葉蔬菜,注意保持體重,防止因過胖而并發脂肪肝。肝炎患者還要特別注意不要吃糖過多,因為人體三大代謝主要依靠肝臟,如果患肝病后還服食大量糖分,必然會增加肝臟的負擔,誘發糖尿病。此外得了肝炎以后,平時應該禁酒,也不要喝含酒精的飲料,忌服損害肝臟的藥物,對一些常見病,如感冒、咳嗽等,服用中草藥或中成藥為宜。
2.控制情緒亦重要:肝炎患者應注意保持樂觀情緒。中醫認為"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是人體對外界客觀事物的不同情緒反應,只要調節正常,就不會導致疾病。若存在強烈或者長期的七情刺激,就會擾亂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使臟腑氣血功能發生紊亂,導致疾病的產生或者加重。因為"肝主怒",所以肝病患者多急躁易怒,而慢性乙肝患者因長期患病,精神壓力大,情緒很不穩定,這就特別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態,不要過分顧慮疾病本身的危害,否則整天悶悶不樂,會影響睡眠和食欲,甚至加重病情。總之,良好的心情對肝炎患者病情的恢復是非常重要的。
3.運動適量應牢記:一般來講,甲型肝炎或戊型肝炎病人,治愈半年以上者可以參加劇烈活動。而乙型肝炎病人,自覺癥狀消失,肝功能正常,也不能認為已經痊愈,必須要使乙肝表面抗原轉陰后,才是完全治愈。這時亦應注意活動量,劇烈的活動如打球、參加體育比賽等,應盡量避免,在隨訪兩年以上無變化者,才可如正常人一樣活動。而在肝炎急性期和慢性肝炎活動期,減少體力消耗,降低肝臟負荷,增加肝臟血流量是治療的關鍵。進入恢復期,休息原則是:動靜結合,適當運動。如進行戶外散步、日光浴、太極拳等。運動量應逐漸增加,以不疲勞為度。患者應每天保持10小時以上的休息,餐后原則上應臥床休息半小時至1小時。
結語:上面已經為大家介紹了肝炎的早期癥狀,肝炎會傳染嗎和肝炎怎么治療。我們現在對于肝炎應該也有了一些了解,建議患有肝病的病友一定要及時的進行治療,根據醫生的指導用藥,平時也要注意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