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們都知道心肌梗死是這幾年出現比較頻繁的一種心臟疾病了,那么在出現心肌梗死的時候回有哪些癥狀的發生,同時哪些原因也是會引起心肌梗死的罪魁禍首,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去預防這樣的事情發生,并且哪些食物也是可以有效的預防心肌梗死?那么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看一下吧。
1、低血壓和休克
其實我們都知道早發生心肌梗死的時候常見的一種癥狀就是休克。因為有很多的老年患者的低血壓可能是心肌急性缺血損傷后,加上大量出汗、嘔吐引起血容量不足,或某些血管擴張、鎮靜等藥物作用而致,可持續數周后再上升,但常不能恢復到以往的水平。病人表現為反應遲鈍,面色灰暗,額頭、頸部及四肢末端出汗,皮膚溫度較低,甚至尿少,收縮壓在80~90mmHg或較原基礎血壓下降60mmHg以上。
2、全身癥狀
在發生心肌梗死的時候不僅僅是會出現休克或者低血壓的癥狀,除了這個也是會發生發熱,這一般由壞死物質吸收所引起。一般在疼痛發生后24~48h出現,程度與梗死范圍常呈正相關,體溫一般在38。c上下,很少超過39°C,持續1周左右。發熱持續超過l周或消退后重新出現,或高熱超過39℃,應懷疑并尋找有無并發感染,其次應注意有無心肌梗死新的發展、栓塞性并發癥或心肌梗死后癥候群。
3、胃腸道癥狀
在出現這種癥狀的時候心肌梗死的患者一定要注意了,一定要提高警惕,因為胃腸道癥狀在心肌梗死中占重要地位。60歲以下者約有30%出現。當劇烈胸痛時常伴有反復發作的惡心、嘔吐和上腹脹痛,但這一癥狀在老年人卻不似想像中的那樣多見。國內外幾組較多病例的統計,占2.7%~9.9%。
4、疼痛
是先出現的癥狀,多發生于清晨,疼痛部位和性質與心絞痛相同,但多無明顯誘因,且常發生于安靜時,程度較重,持續時間較長,可達數小時或數天,休息和含用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緩解。患者常煩躁不安、出汗、恐懼,或有瀕死感。少數患者無疼痛,一開始即表現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被誤認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癥。部分患者疼痛放射至下頜、頸部、背部上方,被誤認為骨關節痛。
1、暴飲暴食
據國外資料報道,周末、假日心肌梗塞發病率相對增高。進食高熱量、高脂肪食物后,血內脂肪酸驟然增高,引起血液粘稠度突然增加,血小板高度聚集,在冠狀動脈硬化狹窄的基礎上形成血栓。過量飲酒,大量飲用濃咖啡亦可致冠狀動脈持續痙攣而發生心肌梗塞。
2、大手術后
手術后的疼痛刺激和全身麻醉,血壓降低均可誘發急性心梗。
3、過度疲勞
過度疲勞或超負荷的體力勞動,往往使病人心臟負擔突然加重,心肌需氧量猛然增加,而引起心肌嚴重缺血,導致心肌梗塞。
4、情緒激動
情緒過分激動和精神緊張也是誘發心肌梗塞的原因,嚴重者可發生猝死。據報道美國有一個州每十場球賽平均有8名觀眾發生心肌梗塞。
5、大出血休克
休克時血壓過低,冠狀動脈灌注量不足,加上大出血給機體一個很大的刺激,引起體內生物化學的改變,而誘發心肌梗塞。
1、生活規律
日常生活應有規律,按時起居,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要學會自我控制情緒,避免撈咔閿(喜、怒、憂、思、悲、恐、驚)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