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克羅恩病,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是什么疾病,其實克羅恩病是一種腸道疾病,導致它的發病原因有很多,而且這種疾病對身體的傷害也是非常大的,所以在平時一定要注重自身的健康。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克羅恩病的病因是什么,看看克羅恩病有哪些臨床表現,了解一下克羅恩病的防治措施。
克羅恩病是一種原因不明的腸道炎癥性疾病,在胃腸道的任何部位均可發生,但好發于末端回腸和右半結腸。本病和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兩者統稱為炎癥性腸病(IBD)。本病臨床表現為腹痛、腹瀉、腸梗阻,伴有發熱、營養障礙等腸外表現。病程多遷延,反復發作,不易根治。本病又稱局限性腸炎、局限性回腸炎、節段性腸炎和肉芽腫性腸炎。
本病尚無根本的治愈方法,許多病人出現并發癥,需手術治療,而術后復發率很高。本病的復發率與病變范圍、病癥侵襲的強弱、病程的延長、年齡的增長等因素有關,死亡率也隨之增高。
病因
本病病因不明,可能與感染、遺傳、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有一定關系。
克羅恩病為貫穿腸壁各層的增殖性病變,可侵犯腸系膜和局部淋巴結,病變局限于小腸(主要為末端回腸)和結腸,二者可同時累及,常為回腸和右半結腸病變。本病的病變呈節段分布,與正常腸段相互間隔,界限清晰,呈跳躍區(skip area)的特征。病理變化分為急性炎癥期、潰瘍形成期、狹窄期和瘺管形成期(穿孔期)。急性期以腸壁水腫、炎變為主;慢性期腸壁增厚、僵硬,受累腸管外形呈管狀,其上端腸管擴張。黏膜面典型病變有以下幾種。
1.潰瘍
早期淺小潰瘍,后成縱行或橫行的潰瘍,深入腸壁的縱行潰瘍即形成較為典型的裂溝,沿腸系膜側分布,腸壁可有膿腫。
2.卵石狀結節
由于黏膜下層水腫和細胞浸潤形成的小島突起,加上潰瘍愈合后纖維化和瘢痕的收縮,使黏膜表面似卵石狀。
3.肉芽腫
無干酪樣變,有別于結核病。
4.瘺管和膿腫
腸壁的裂溝實質上是貫穿性潰瘍,使腸管與腸管、腸管與臟器或組織(如膀胱、陰道、腸系膜或腹膜后組織等)之間發生粘連和膿腫,并形成內瘺管。如病變穿透腸壁,經腹壁或肛門周圍組織而通向體外,即形成外瘺管。
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為腹痛、腹瀉、腹塊、瘺管形成和腸梗阻,可伴有發熱、貧血、營養障礙及關節、皮膚、眼、口腔黏膜、肝臟等腸外損害。本病可反復發作,遷延不愈。
1.消化系統表現
(1)腹痛
位于右下腹或臍周,呈痙攣性疼痛,間歇性發作,伴腸鳴,餐后加重,便后緩解。如果腹痛持續,壓痛明顯,提示炎癥波及腹膜或腹腔內,形成膿腫。全腹劇痛和腹肌緊張可能是病變腸段急性穿孔所致。
(2)腹瀉
由病變腸段炎癥滲出、蠕動增加及繼發性吸收不良引起。開始為間歇發作,后期為持續性糊狀便,無膿血或黏液。病變涉及結腸下段或直腸者,可有黏液血便及里急后重感。
(3)腹部包塊
以右下腹與臍周為多見,是由腸粘連、腸壁與腸系膜增厚、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內瘺或局部膿腫形成所致。
(4)瘺管形成
是Crohn病臨床特征之一。由透壁性炎性病變穿透腸壁全層至腸外組織或器官,形成瘺管。內瘺可通向其他腸段、腸系膜、膀胱、輸尿管、陰道腹膜后等處。外瘺則通向腹壁或肛周皮膚。
(5)肛門直腸周圍病變
少數病人有肛門、直腸周圍瘺管、膿腫形成,肛裂等病變。
2.全身表現
(1)發熱
發熱系由于腸道炎癥活動或繼發感染引起,常為間歇性低熱或中等度發熱,少數呈弛張熱,可伴毒血癥。
(2)營養障礙
因食欲減退、慢性腹瀉及慢性消耗疾病所致消瘦、貧血、低蛋白血癥、維生素缺乏、缺鈣、骨質疏松等癥。
(3)急性發作期
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