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網膜性偏頭痛
視網膜性偏頭痛為反復發生的完全可逆的單眼視覺障礙,包括閃爍、暗點或失明,并伴偏頭痛發作,在發作間期眼科檢查正常。與基底型偏頭痛視覺先兆癥狀常累及雙眼不同,視網膜性偏頭痛視覺癥狀僅局限于單眼,且缺乏起源于腦干或大腦半球的神經缺失或刺激癥狀。
兒童周期性綜合征
常為偏頭痛前驅的兒童周期性綜合征可視為偏頭痛等位癥,臨床可見周期性嘔吐、反復發作的腹部疼痛伴惡心嘔吐即腹型偏頭痛、良性兒童期發作性眩暈。發作時不伴有頭痛,隨著時間的推移可發生偏頭痛。
偏頭痛并發癥
(1)慢性偏頭痛
偏頭痛每月頭痛發作超過15天,連續3個月或3個月以上,并排除藥物過量引起的頭痛,可考慮為慢性偏頭痛。
(2)偏頭痛持續狀態
偏頭痛發作持續時間≥72小時,而且疼痛程度較嚴重,但其間可有因睡眠或藥物應用獲得的短暫緩解期。
(3)無梗死的持續先兆
指有先兆偏頭痛患者在一次發作中出現一種先兆或多種先兆癥狀持續1周以上,多為雙側性;本次發作其他癥狀與以往發作類似;須神經影像學排除腦梗死病灶。
(4)偏頭痛性梗死
極少數情況下在偏頭痛先兆癥狀后出現顱內相應供血區域的缺血性梗死,此先兆癥狀常持續60分鐘以上,而且缺血性梗死病灶為神經影像學所證實,稱為偏頭痛性梗死。
(5)偏頭痛誘發的癇樣發作
極少數情況下偏頭痛先兆癥狀可觸發癇性發作,且癇性發作發生在先兆癥狀中或后1小時以內。
眼肌麻痹性偏頭痛
眼肌麻痹性偏頭痛(ophthalmoplegic migraine) 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的偏頭痛樣頭痛(migraine-like headache) ,頭痛發作同時或4天內出現頭痛側眼肌麻痹,動眼神經常受累,常有上瞼下垂、瞳孔擴大,部分病例可同時累及滑車和展神經。眼肌麻痹性偏頭痛患者頭痛常持續1周或1周以上,頭痛至出現眼肌麻痹的潛伏期可長達4天,部分病例MRI增強掃描可提示受累動眼神經有反復發作的脫髓鞘改變。因此,目前已傾向不將眼肌麻痹型偏頭痛視為偏頭痛的亞型或變異型。
疾病治療
偏頭痛的治療目的是減輕或終止頭痛發作,緩解伴發癥狀,預防頭痛復發。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兩個方面。非藥物治療主要是物理療法可采取用磁療、氧療、心理疏導 ,緩解壓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避免各種偏頭痛誘因。 藥物性治療分為發作期治療和預防性治療。發作期的治療為了取得佳療效,通常應在癥狀起始時立即服藥。治療藥物包括非特異性止痛藥如非甾體類抗炎藥( NSAIDs) 和阿片類藥物,特異性藥物如麥角類制劑和曲普坦類藥物 。藥物選擇應根據頭痛程度、伴隨癥狀、既往用藥情況等綜合考慮, 進行個體化治療。
1.輕-中度頭痛
單用NSAIDs如對乙酰氨基酚、萘普生、布洛芬等可有效,如無效再用偏頭痛特異性治療藥物。阿片類制劑如哌替啶對確診偏頭痛急性發作亦有效,因其具有成癮性,不推薦常規用于偏頭痛的治療,但對于有麥角類制劑或曲普坦類應用禁忌的病例,如合并有心臟病、周圍血管病或妊娠期偏頭痛,則可給予哌替啶治療以終止偏頭痛急性發作。
2.中-重度頭痛
可直接選用偏頭痛特異性治療藥物如麥角類制劑和曲普坦類藥物,以盡快改善癥狀,部分患者雖有嚴重頭痛但以往發作對NSAIDS反應良好者,仍可選用NSAIDS。①麥角類制劑:為5-HT1受體非選擇性激動劑,藥物有麥角胺(ergotamine)和二氫麥角胺(dihydroergotamine,DHE),能終止偏頭痛的急性發作。②曲普坦類:為5-HT1B/1D受體選擇性激動劑,可能通過收縮腦血管、抑制周圍神經和“三叉神經頸復合體”二級神經元的神經痛覺傳遞,進而發揮止痛作用。常用藥物有舒馬曲普坦、那拉曲普坦、利扎曲普坦、佐米曲普坦、阿莫曲普坦。麥角類和曲普坦類藥物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心悸、煩躁、焦慮、周圍血管收縮,大量長期應用可引起高血壓和肢體缺血性壞死。以上兩類藥物具有強力的血管收縮作用,嚴重高血壓、心臟病和孕婦患者均為禁忌。另外,如麥角類和曲普坦類藥物應用過頻,則會引起藥物過量使用性頭痛,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建議每周用藥不超過2~3天。
3.伴隨癥狀
惡心、嘔吐是偏頭痛突出的伴隨癥狀,也是藥物常見的不良反應,因此合用止吐劑(如甲氧氯普胺10mg肌內注射)是必要的,對于嚴重嘔吐者可給予小劑量奮乃靜、氯丙嗪。有煩躁者可給予苯二氮類藥物以促使患者鎮靜和入睡。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偏頭痛癥狀的相關內容,從文章中的介紹中,相信大家已經對偏頭痛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知道了偏頭痛是怎樣引起的,也知道了偏頭痛怎么緩解,如果你有偏頭痛的現象,可以參考文中的方法來緩解偏頭痛,如果嚴重了,還請及時就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