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別診斷
1、中樞性位置眩暈
常見于大腦第四腦室腫瘤及血管病變,可有頭痛、惡心、嘔吐及其他陽性神經體征。常有自發性眼震,體位測試眼震持續在30秒以上,無潛伏期,無疲勞,CT及MRI可進一步確診。
2、前庭神經炎
突然發病,可持續數天,冷熱試驗減低,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血象白細胞輕度增多。
3、頸椎病
頸椎骨質增生,可壓迫椎動脈或刺激頸交感神經而引起椎動脈痙攣,使前庭供血不足,多見于40歲以上成人,眩暈發作與特定頭頸位置有關。常合并其他椎基動脈供血不足癥狀,如頭痛、視覺障礙及上肢麻木等。頸椎X線攝片可見第4~6節頸椎有骨質增生或其他畸形。
耳石病的治療方法常見的有復位治療和手術治療,需要根據患者的病程病情不同進行選擇。
一、復位手法治療
耳石病癥的治療以管石復位治療為主,該療法的有效率為71%~92%。管石復位法主要用于后半規管和上半規管BPPV的治療,通過手法使患者變換5個位置,從而使后半規管和上半規管的管石碎片 通過總腳進入橢圓囊。雖然本病有一定的自限性,但一般要經過數周或數月甚至數年癥狀才能緩解,發作期可伴惡心、嘔吐,但一般無聽力障礙、耳鳴等癥狀,無中樞神經癥狀及體征,緩解 期可無任何不適。而予手法復位治療后,大部分患者耳石復位成功后癥狀隨即消失,快速為患者解除眩暈所帶來的痛苦。
二、手術治療
耳石病誘發眩暈癥狀的主要原因在于囊斑脫落的耳石隨著頭位的運動而撞擊半規管,而后產生刺激傳至前庭中樞產生的位置感錯覺。因此,其間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 ,即耳石漂移的流體動力學和耳石撞擊半規管產生神經沖動的傳導基礎。根據這種推論,可以將BPPV的手術治療分為流體動力學和神經阻斷兩類,前者包括半規管阻塞術,后者為單孔神經或 前庭神經切斷術。
半規管阻塞術正常情況下,半規管的內淋巴液處于膜迷路內,能夠隨著頭部的運動而沿管腔的軸線發生流動,這種流動沖擊壺腹端的嵴帽偏斜形成半規管感受器的刺激。由于膜性半規管位于骨半管內,所處的空間受到很大的限制;同時,內淋巴液具有不可壓縮的物理特征,因此,半規管內淋巴液的流動必須形成流體的循環。假如半規管存在阻塞的話,頭部的運動就不能夠形 成有效的流動,感受器也難以得到足夠的刺激產生神經信號。根據這個原理,我們采用手術方法造成BPPV責任半規管的阻塞以破壞內淋巴液的有效流動,能夠有效緩解這類患者的眩暈癥狀。
有效的預防措施
1、長時間蹲下不可快速起身
如果長時間蹲著或坐著,不能馬上就站起來,應該頭稍微向下,微彎著腰,緩慢地站起來,因為如果站起來太猛,可能會因為腦部氧氣供應不足,而產生眩暈。
2、要多吃補血的食物
例如動物的肝臟,豬肝、鵝肝等。可以在家里多備些紅棗,紅棗具有很好的補血、造血功能,可以拿來當零食吃,也可以拿來泡水當茶喝。
3、可以有針對性的做一些運動,加強體質
例如仰臥起坐,可以很好的鍛煉腰骨,有利于全身血液的流通。
4、日常宜多吃清淡利濕之品
如冬瓜、玉米、小米、荷葉粥、蘿卜、豆類及豆制品、黑木耳、茄子、豌豆苗、西紅柿、萵筍、橘子、柚子、桃、豆油、茶、鯉魚、海蜇等。
結語:看了上面的內容,大家是不是對耳石癥有了初步的了解呢,關于耳石癥對人所造成的傷害是不是有了一定的認識呢。耳石癥是一種較為少見的疾病,但是會給我們的日常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因此在平時,我們要注意養成好的習慣,加強鍛煉,這樣才不會被疾病所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