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威脅女性健康的一大殺手,到底乳腺癌治愈率到底如何?是不是患上乳腺癌就意味著死亡呢?這是很多患者和家屬都很想知道的。那么你知道乳腺癌的發病原因是什么嗎,乳腺癌有哪些癥狀呢,乳腺癌的預防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伴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治療乳腺癌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但是這對于患者來說并不意味著完全能夠治愈,因為治療是一個系統的過程。治療期間我們要根據患者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案,同時還要看患者的身體機制。
根據中國衛生統計的資料顯示,2005年中國惡性腫瘤新發病例為239萬,女性新發病例為99萬,其中乳腺癌19萬,占女性惡性腫瘤新發病例的19%,居女性癌癥新發病例的首位。
乳腺癌應首選手術治療,手術后根據病情做相應的綜合治療。湖湘中醫腫瘤醫院專家表示,早期乳腺癌合理治療的話,治愈率高達90%以上,8-10年不復發。 早期的乳腺癌病例,手術仍是能徹底清除病灶的方法,術后根據病理和有關檢測再配合化療、內分泌治療或放療以及靶向治療等綜合治療。
隨著現代治療水平不斷提高,治療手段越來越多,如今廣泛運用的保乳手術治療效果已經能夠同根治性切除術和改良根治手術療效相仿,對于視乳房為命的女性來講,可去除癌腫又能保留乳房完整,將她們的身心受到的傷害降到了低程度,其早期乳腺癌治愈率更是大幅度提。
病因
乳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研究發現乳腺癌的發病存在一定的規律性,具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容易患乳腺癌。所謂高危因素是指與乳腺癌發病有關的各種危險因素,而大多數乳腺癌患者都具有的危險因素就稱為乳腺癌的高危因素。
據顯示,女性乳腺癌年齡別發病率0~24歲年齡段處較低水平,25歲后逐漸上升,50~54歲組達到高峰,55歲以后逐漸下降。乳腺癌家族史是乳腺癌發生的危險因素,所謂家族史是指一級親屬(母親,女兒,姐妹)中有乳腺癌患者。
近年發現乳腺腺體致密也成為乳腺癌的危險因素。乳腺癌的危險因素還有月經初潮早(<12歲),絕經遲(>55歲);未婚,未育,晚育,未哺乳;患乳腺良性疾病未及時診治;經醫院活檢(活組織檢查)證實患有乳腺非典型增生;胸部接受過高劑量放射線的照射;長期服用外源性雌激素;絕經后肥胖;長期過量飲酒;以及攜帶與乳腺癌相關的突變基因。
需要解釋的是乳腺癌的易感基因歐、美國家做了大量研究,現已知的有BRCA-1、BRCA-2,還有p53、PTEN等,與這些基因突變相關的乳腺癌稱為遺傳性乳腺癌,占全部乳腺癌的5%~10%。具有以上若干項高危因素的女性并不一定患乳腺癌,只能說其患乳腺癌的風險比正常人高,中國婦女乳腺癌的發病率還是低的。
臨床表現
早期乳腺癌往往不具備典型的癥狀和體征,不易引起重視,常通過體檢或乳腺癌篩查發現。以下為乳腺癌的典型體征。
1.乳腺腫塊
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腫塊首診。患者常無意中發現乳腺腫塊,多為單發,質硬,邊緣不規則,表面欠光滑。大多數乳腺癌為無痛性腫塊,僅少數伴有不同程度的隱痛或刺痛。
2.乳頭溢液
非妊娠期從乳頭流出血液、漿液、乳汁、膿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稱為乳頭溢液。引起乳頭溢液的原因很多,常見的疾病有導管內乳頭狀瘤、乳腺增生、乳腺導管擴張癥和乳腺癌。單側單孔的血性溢液應進一步檢查,若伴有乳腺腫塊更應重視。
3.皮膚改變
乳腺癌引起皮膚改變可出現多種體征,常見的是腫瘤侵犯了連接乳腺皮膚和深層胸肌筋膜的Cooper韌帶,使其縮短并失去彈性,牽拉相應部位的皮膚,出現“酒窩征”,即乳腺皮膚出現一個小凹陷,像小酒窩一樣。若癌細胞阻塞了淋巴管,則會出現“橘皮樣改變”,即乳腺皮膚出現許多小點狀凹陷,就像橘子皮一樣。乳腺癌晚期,癌細胞沿淋巴管、腺管或纖維組織浸潤到皮內并生長,在主癌灶周圍的皮膚形成散在分布的質硬結節,即所謂“皮膚衛星結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