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漿和牛奶也是好不要一起食用的。這是為什么呢?一些營養學的專家表示,豆漿中含有一種很特殊的物質叫做胰蛋白酶。這種物質會和蛋清中的一些物質相結合,導致營養的丟失。就降低了兩種物質的營養價值,所以豆漿和雞蛋是不建議一起食用的。
但某專家教授指出豆漿是可以和雞蛋放在一起吃的,但是大家需要注意一個問題,那就是豆漿是否煮熟了。
生豆漿中的胰蛋白酶和雞蛋中的黏性蛋白結合確實會影響人體吸收,但胰蛋白酶并不耐熱,只要豆漿加熱的時間足夠長,胰蛋白酶就會被破壞,無法與雞蛋中的黏性蛋白結合,所謂“相克”的說法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很多時候我們在煮豆漿的時候看到豆漿沸騰都會誤以為豆漿已經熟了,但是實際上,豆漿在加熱到80℃的時候會出現假沸現象,如果這時候喝了豆漿,未煮熟的豆漿中含有的胰蛋白酶和皂角等毒素就會刺激胃與腸道,引起惡心嘔吐甚至腹瀉,因此,看到豆漿沸騰別忙著關火,再煮3-5分鐘才是正確的做法。
小編建議大家好還是不要豆漿雞蛋一起吃,如果真的想喝豆漿想吃雞蛋,好把兩者分開食用,先飲豆漿或者先吃雞蛋,隔一段時間后再食用另外一種食物。
那雞蛋應該怎樣烹飪才更加營養呢
雞蛋的吃法很多樣,但是根據做的方式不同所能留存下來的營養也不同。就營養的吸收率來講,清水煮蛋為100%,嫩炸為98%,炒蛋為97%,老炸為81.1%,生吃為30%一50%。可見,對于普通成年人而言,煮雞蛋是有營養的吃法,但要注意細嚼慢咽,否則會影響消化和吸收。她更一步強調,為了取得殺菌和營養保留的平衡點,建議大家煮蛋時好能夠將蛋熟的程度控制蛋黃正好在溏心時。
結語:雞蛋是我們常吃的一種食物,有各種各樣的吃飯,每種吃法的味道都是不一樣的,而且每種吃法的營養也是不一樣的。清水煮雞蛋的營養吸收率是高的,所以平時吃雞蛋的時候可以直接煮著吃。雞蛋和牛奶、豆漿是不建議一起食用的,會使營養價值降低,但是吃雞蛋的時候還是要注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