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武術家之杜心武
杜心五(1869一1953),名慎媿,清同治八年(己巳)十一月初三日,出生于慈利縣江埡鄉巖板田村,后遷居熊家莊鄉白巖峪村。人稱南北大俠,中國近代武術家。是自然門開山鼻祖徐矮師的獨傳高足,也是自然門第二代掌門人。后加入了同盟會,開始了革命生涯。與當時賢達黃元秀,孫存周,鄭佐平等好友被稱為虎林七賢,抗戰時期曾在國民政府任職,時常口無遮攔批評蔣介石和國民政府。
解放后擔任湖南省軍政委員會顧問、湖南省政協委員等職。
1953年7月8日,八十四歲的杜心五在打坐時安然去世。
人物生平編輯杜心五自幼聰慧過人,喜讀詩書。其父延請閻秀才來家課談。他讀書之余,愛隨大人練武。
七歲,隨管家王云清找到武士石彪,向石學會了“飛蝗石”,投擊無不中。
八歲,父親辭世,家道中衰。心五到離家三十里的胡家坪私塾讀書(塾師為清舉人胡老先生),同時,拜嚴克(慈利甘堰人)為師,學習南派拳術。在這里,他白天讀書,晚上練武,歷時三年,對金巖山張真人一脈相傳的“大連圖”奧秘,已心領神會。 因為他父親在大沽口曾被洋人打穿大腿,又目睹九溪天主教堂傳教士殘害群眾,故立志習武,并在練功房貼上“練成武藝,誓殺洋鬼”字樣。
十二歲時,嚴克云游他鄉,心五去寶蓋子山,向老道于虎學武當拳的內家功夫。
十三歲時,他仿古人作法,四處掛牌求師:“小子不才,誠心求師。惟須比試,能勝余者,千金禮聘,決不食言。慈利江埡巖板田村杜慎媿”。牌子掛出后,應聘者雖多,但無一人勝他。
一天,貴州趙玉山薦來一武師。來信說:“接奉惠書,囑訪良師。茲從囑,敬聘徐師前來賜教。此人系武林奇士,務請恭謹迎候,萬勿失之交臂而遺憾終生也!年愚弟趙玉山叩”杜心五看見持函前來的徐師身材矮小瘦瘠,不甚信服。
幾經試探,乃知確為風塵奇人,遂恭謹有加。徐矮師教杜負重踩樁成圓形走,練自然門的內圈法。他說:“自然門首先練氣.踩樁走要輕松自然,動靜相兼,氣沉丹田,能虛能實”。
以后,腿上的沙袋逐漸加重,注意手、眼、步法,兼練踢、蹬、掃、踩、踹,做到吞吐沉浮,運氣發功,感覺內在產生升騰之力,瞬息可收可發。
他要求杜心五做到意、氣、內功、外功,渾然—體。原來這徐矮師是四川人,學問精深,通曉經書。少年時,在峨眉山從武當道人徐清虛學藝,并研討少林功夫,集武當、少林之精粹,創造出“動靜無始,變化無端,虛虛實實,自然而然”之自然門功夫。杜虛心承教,研習不倦。
十四歲時,因徐矮師已返川,便去漁浦書院學習,讀經史,練書法。由于他記憶力特強,又很勤奮,深得吳巖村山長器重,命他赴澧州應考,竟取在前十名。
其后,杜入常德高等普通學堂,與慈利吳良愧、劉孟顧,臨澧林伯渠,桃源唐伯球等同學。業余回家,從本地名獵手學習打虎,練好了虎叉。他少時曾吸鴉片成癖。一次因獵獲一只野豬,同伴要他提起上肩,卻力不從心。于是痛感煙毒之害,乃決心把煙戒掉。
十六歲時,杜去四川峨眉山,向徐矮師專攻“法于天地陰陽之理,順乎自然規律之道”
杜心五的自然門輕功,成為自然門鼻祖徐矮師的獨傳高足。
1887年,十八歲的杜心五到重慶金龍鏢局當鏢師,走鏢川、黔、滇、桂一帶,保護商旅安全。一次,他將一馬幫護送到目的地后,獨自一騎返川。在川黔邊界一座深山老林中,他除掉了—個開黑店的大盜李老大,救出了幾個被劫搶來的婦女。
1889年(光緒十五年),杜心五辭鏢師職,回到慈利老家,閉門讀書。不久,去北京守衛清宮,月銀八十兩。他住北京西直門大街醬房大院六號。每天邊工作,邊學習,博覽群書,廣交朋友。杜心五先在北京結識了革命黨人宋教仁,在宋的影響下,他堅定了革命和愛國的思想。
1904年夏,經宋指點,杜氏與邑人徐桐初、朱奎中等在上海乘日輪“神戶丸”東渡日本,蹈海求學。他先在東京百科學校補習日文,后考入東京帝國大學農科,與吳玉章是同學。又與林伯渠異地重逢,交誼篤厚,受其思想影響較深。留日期間,曾與日本相撲師齋藤一郎在日比谷公園比武,贏得了柔道比賽的冠軍,因而名噪東瀛。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杜心五經宋教仁、賈振介紹,加入了同盟會,投身反清行列,從事革新運動,并擔任孫中山的保鏢。同時保護孫中山的,尚有拳王王潤生(長沙人)。其時,慈禧太后派宦官張某赴日。張攜帶巨款,喬裝富商,秘密收買日本浪人刺殺孫中山。杜發覺后,即將宦官處死。又有一次,孫中山和黃興、宋教仁、柳亞子等在東京牛町區若宮町開會。清廷駐日使館暗派刺客伺機刺殺他們,宋教仁聞訊,要杜心五去保鏢。
杜發現有三個行蹤詭秘的華人在附近逗留,便迅猛地將他們打倒在地,隨即搜繳了他們的兇器(手槍),使公議順利開完,同志們安然離去。另有一次,東京留日學生請孫中山講演,出席的有革命、保皇兩派的人。
當孫中山痛斥列強侵略中華、清廷屈膝賣國時,保皇學生起哄。杜心五即要宋教仁、王潤生等保護孫中山退場,自己則沖到保皇學生中間,厲聲喝斥:“要鬧事的給我站出來!”他們見只有杜一人,便罵“逆黨”、“叛賊”,并群起圍攻。杜心五便一忽兒“迎風展翅”,一忽兒“觀音轉蓮”,把他們打得狽奔豕突,匹散逃去。
1907年,主張君主立憲的憲政黨首領梁啟超在東京錦輝館(電影院)演說,宣傳君主立憲。演講進行中,杜心五與共和黨青年張濟、居正、蕭荔恒等由樓上跳下,齊聲喊打,并用紙包的花生投擊在講臺上的梁啟超,正中他的臉上,梁慌忙從后臺溜走,使大會流產。杜逝世后,時任省文史館員的肖荔恒的挽聯還提及此事:“憶東京錦輝館共和憲政之爭,只剩我兩人,萬事散云煙,環海欽遲名壯士;喜政治協商會耆老同樂,暌違才一月,稱頌好男兒。”
長沙的杜心五公館后來,杜氏奔走于南洋、北美,宣傳革命主張,募集革命資金,聯絡同志,共圖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