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錯誤的想法導致錯誤的結果造成心理障礙,初級訓練中失誤增加以后,學員會用自己的想法開始調整,認識也是初級階段,錯誤的想法出現越調整越差。
這時心理障礙開始形成,導致學員在擊球過程中“怕”的想法出現,說明自己也沒有信心了。
揮拍擊球表現猶豫,花這時認為:”我就不信打不過網”的固執想法,以上的障礙形成一定是學員自己認為的,這時教練的指導起重要作用。
初級學員對網球認識的局限性,大多的關注結果,又看不見自己的問題,只有教練才看得清楚,了解學員的想法。
引導學員認識學習的過程是關注擊球的過程,有了學員的積極配合,才能幫助學員克服心理上形成的障礙,盡快提高。
1、當學員開始上場擊球前,看別人打球都會認為很容易,上場擊球,幾個球擊不到,就會出現心理緊張,再接不到以后。
怕接不到球的想法就出現了,越怕接不到球,就回覺得自己太苯了,其實,有什么好怕,初級階段接不到球很正常,其實打不到球只是你的眼睛沒有盯著球而已,只要眼睛盯著球,問題馬上就能解決。
2 、訓練中出現怕打不過網的想法特別多,是初級訓練中學員較多的的關注擊球效果造成的,心理障礙開始形成。
“怕”字使學員進入一個怪圈,越怕下網,其實不是下網多,出界也同時存在,只是學員過多關注下網的球而已。
其實很簡單,把注意力集中在擊球的過程上,眼睛盯著球做完整,就能將球打過網去,只是關注擊球效果,沒有想著技術要領,怎么會有好的結果?當怕下網的心理出現,學員就會引進羽毛球的方法。
擊球時拍面就會向上翻,一開始球是過去了,以后學加力上旋球怎么辦?這是很多學員把球打的滿天飛的原因。
3、當出界過多的時候,造成出界失誤的原因一定是在擊球過程中產生的,大多學員沒有關注過程,只是去關注結果,根據結果來調整。
總是出界以后,“怕”就會使心理上緊張,肌肉也隨之緊張起來,過多的擔心造成心理障礙,學員會做出調整。
“怕出界”使學員無意識減少揮拍的距離,動作不敢做完,只是“怕”的心理在作怪,很難突破這個障礙。
“怕什么”?想著把動作做完,再打幾十個試試,只要其中有幾個找到感覺,問題就解決了。
喚醒自我察覺的意識
在初級階段為學員建立起來的標準,用這些標準去訓練,但是擊球的過程中,學員的思考方向會出現錯誤,去關注結果。
教練的反復提醒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到擊球過程,想著技術要領,學員眼睛看球,控制揮怕速度、動作做完,每一個動作都有一個標準。
訓練中常常做不到這些標準所要求的,擊球后用三個標準來分析出現的問題,是什么原因造成,對第二次擊球做出調整。
就是《譚弼網球教學》所強調的——用頭腦智慧積極參與到學習網球中來,才能盡提高運動成績。
1 、首先是告訴學員動作的起點在什么位置,終點在什么位置,在訓練中出現動作不到位是時教練提醒學員做到什么位置。
到終點還差多少距離,反復提醒,當學員意識到動作沒做完的問題存在,就會有意識的思考把動作做完,問題也就隨之解決。
但是察覺比較困,因為看不見自己的動作,另外就是去關注球將打到什么地方。
教練不斷提醒就是喚醒學員用建立起來的標準去擊球,用這個標準分析出現的問題,通過再思考,加強自我察覺意識。
2、 當學員動作做完以后,這時教練的提醒重點放在眼睛看球,看球是要看全過程,很多學員不知道要看到自己際球的瞬間,訓練中漸漸發現自己看球只看了前半段。
在擊球前4-5米是沒看球,因為學員關心球打到什么地方,視線造就移到對方球場上,告訴學員用視線盯著球,就會看到球會旋轉,當真的看見的時候,就能打準,察覺到問題的存在,就會有意識的關注,問題也隨之解決。
3、當解決了以上兩點問題后,重點放在揮拍速度,由于一心想把球打過網,不自覺用力擊球,導致揮拍速度太快,無法控制球。
教練反復提醒,初學開車,車速太快,無法控制,揮拍速度可以像開車中用1檔帶速,開車與打球的道理是一樣。
學習網球重要的是能很好的控球,使學院檢察自己的動作有多快,如果用5檔開車,減速以后可能是3檔。
告訴學員還可以減,當減到1檔時,動作的協調性就出來了,不緊能輕松流暢的擊球,又具備了很好的控制球能力,對網球的興趣就培養出來了。心理對抗:
所有學員都存在嚴重的心理對抗,每一個學員不是有意識的想著技術要領,擊球后不分析、總結。
就會在無意識的情況下進入到心理對抗當中,對技術水平的提高起到嚴重的阻礙作用,消除心理對抗、對學員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當教練提醒學員動作沒有做完,眼睛沒有看球,控制住揮拍速度,當時沒有調整過來。
這是學員用自己的想法在訓練,沒有以教練形成互冬關系,形成心理對抗。
所以說,首先是用大腦去想正確的方法,再用相好的方法到球場上去打球,有錯誤或不足之處。
教練提醒,第二次擊球要有意識注意改正。才能消除對抗心理,快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