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虛亦實
首尾相交黑白魚,精微奧妙太倉儲。(注4)
誰能解得其中味,虛亦實來實亦虛。
牽絲掛線
手足相連一線牽,抽纏絞轉在其間。(注5)
磨跟碾掌換身勢,一道圓圈三變前。
伸筋拔骨
肢體拉長經絡舒,暢通氣血不虛瘀。(注6)
全身上下同旋轉,拔骨伸筋一吸呼。
龍盤虎踞
動若龍盤八面環,定如虎踞一方昂。(注7)
龍盤虎踞交相變,踞踞盤盤才是拳。
注解:
1、“口齒稍稍輕合起,舌和上顎互依存。”
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
練拳時口齒輕合,舌舔上顎,其利有四:(1)避免不良空氣從口吸入影響健康;(2)避免同他人說話影響意聚神凝;
(3)避免面部肌肉張弛無度影響面容平和;(4)有利生津,唾液中含有多種有利于消化吸收和養顏美容的酶,近來,科研證實,唾液中還含有一種抗癌元素,故多生唾液對健康有利。
2、“打開三線九關節,棉里藏針何用愁。”
對于太極拳的九關節理論,我們該如何理解呢?
“三線”,即身體兩側、正面、背面各為一條線;“九節”.是指這三條線上各有九個放松疏導的部位,第一線的九個部位是頭部二側(重點在耳)、頸部二側、兩肩、兩大臂、兩肘、兩小臂、兩手腕、兩手背、十指;
第二線的九個部位是面部、前頸、胸部、二大腿面、膝、二小腿面、踝、十趾;第三條線的九個部位是后腦勺、后頸脖、背、腰、大腿后面、腿彎、小腿肚、足跟、腳心。“打開”,是用意念疏導三線九節的氣脈。
意念在每個放松點上都要停留一會,配合呼吸一兩次。從第一線做起,意念從頭部二側疏導放松到十指時,停留于中指端(中沖穴),靜養-二分鐘。
第二條線的放松辦法和上面的是一樣的,要注意意念的引導,達到放松全身的功效。
第三條線的靜養點是涌泉穴,意念從后腦勺疏導放松到腳心的涌泉穴時,在這個穴位上可多停留一會,不斷默念“松”字。時間長了,兩腳如立海綿,蓬蓬松松,通體舒泰,太極拳“棉里藏針”的掤勁逐漸由此滋生和增長。
3、“開合相隨呼吸生,開呼合吸了無聲。”
太極拳強調“練意”“練氣”“練身”同時進行,內導外動,內外合一。
所以,在行拳時,拳勢的卷舒開合要在意識的指導下,配合呼吸進行。故曰:“開合相隨呼吸生。“以起勢為例,“兩臂前舉”是開,由下而上,由后向前,開自命門,是離心力,這時是呼,小腹外突。
“兩臂下落”是合,由上而下,由前向后,合于丹田,是向心力,這時是吸,小腹內收。在開呼合吸時,口鼻以意封閉,氣定神閑,了無聲音。
“都是腹中吐納成。”太極拳的呼吸方式,主張腹式呼吸運動,以意導引,腹中吐納.分為順式和逆式兩種。順式吸時小腹外突,呼時小腹內收;逆式與此相反,吸時小腹內收,呼時小腹外突。
這種呼吸方式,有利于呼吸與動作協調,“形神合一”:而且,通過長期運動,有助于調節神經,“按摩”內臟,暢通氣血,促進新陳代謝。同時,隨著小腹內收,肛門微提,也有利于增強括約肌和泌尿系統的功能。
至于何種 腹式呼吸方式好,各人根據自己的習慣決定。我采用的是 腹式逆呼吸方式,幾十年來自覺呼吸與動作比較協調。
4、“首尾相交黑白魚,精微奧妙太倉儲。”
古人把黑白代表陰陽,把陰陽代表虛實,太極圖中兩條首尾相交的黑白魚,就是陰陽虛實的代表,首尾相交寓 意互變,白魚黑睛和黑魚白睛寓意互有。這些精微奧妙都深藏在一個圓圈里,圓圈之大,無所不容,故稱“太倉”。
我們掌握了虛實互變互有的規律以后,在練拳時就能做到該虛的虛,該實的實,實非全然站煞,虛非全然無力,陰陽互為其根,瞬間變換虛實。
以“如封似閉“為例,當右捶回收變掌,身漸后坐,兩手掌心漸漸向內翻轉左右分開,松肩垂肘地上舉時,左腿由實變虛,右腿由虛變實,步型由左弓步變為右虛步,但左腳虛中有實,實在腳跟,右腳實中有虛,虛在腳掌。
當兩掌前按時,步型又由右虛步變成左弓步,虛實相應變化,左腿由虛而實,右腿由實而虛,左腳的實中之虛在前掌,右腳的虛中之實也是前掌。反過來說,左弓腿的實中之虛在腳跟,右撐腿的虛中之實在腳掌。
為什么實中要有虛,虛中要有實?關鍵是為了轉換輕靈,忽現忽藏。因為換步時,倒轉虛實的程序是先碾后磨,后腳掌為虛中之實便于碾,前腳跟為實中之虛便于磨,這樣在轉體時就有圓活之趣。
“誰能解得其中味,虛亦實來實亦虛”講的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