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到滿的程度,UFC中的寢技完全無用,你心神一抽合,周身成球狀能量體,你身體接觸到哪就能從哪里獲得上下貫通之力,誰也壓不住你。
在具體習練時,先習練通,只有周身學會壓縮旋轉了,才能上下貫通。上下貫通后,通過打通三關,上下貫通之力才能在骨骼中周身傳簇。上下貫通之前,壓縮旋轉的下行能量只能由先天一氣生成,上下貫通后,上下貫通的能量在命門向腰腹翻轉,生成腰腹折疊;在夾脊前透心胸,生成心胸開合,腰腹折疊心胸開合的實質就是利用上下貫通之力再次生成下行能量,以獲得極致的上下貫通之力。
這時身體獲得并積存的能量是肌肉緊張發力方式無法望其項背的。這時太極拳的技擊就不止是借力打力了,借力打力只是太極拳附庸風雅的表述,尚若拋棄了風雅,太極拳就是個橫行霸道的技擊術,因為其發出的力量是肌肉緊張發力無法抗衡的,愿意怎么打就怎么打。
習練滿時,就是習練蓄發合一,當先天一氣與上下貫通之力合一后,周身通透,在與對手的接觸點上,心神抽合吞入對手的勁力與自身能量陰陽轉換合一,瞬間就打出去。對手的感覺就是打到了一座山、一堵墻上,就是說這時的引進落空也合一了,引進落空已經合一到一個過程了,對手打來的能量被我吞入后立即被上下貫通之力打出。
從借力打力的過程中也能看出太極功夫的層次。初級的“通”的借力打力先要將對手能量引帶傳簇到腳下,再獲得上下貫通之力發出。
中級的借力打力在兩儀陰陽轉換對手勁力,即此時身體還沒有全“滿”,只滿到兩儀帶脈命門,所以通過小周天能量傳簇實現借力打力。當身體完全滿了,滿到心神,發出心力,則在與對手勁力的任意接觸點上實現借力打力。
初學太極拳的練習方法
第一種、練習拳架
主要以鍛煉身體為目的,看上去要舒展優美。確切點叫“太極操”。
第二種、練推手
主要以各種用力技巧為主。領會如何松肩、松腰、松胯,如何沉肩墜肘,如何手上不用勁而以腰為軸帶動,用上周身的勁,如何引進落空,如何氣沉丹田,如何棚履擠按等。
推手,是太極拳中的基本技法,練習好了有助于進一步學習太極拳的其它技法,并且在實戰中的運用也是非常廣泛的。
第三種、練習散手
練習拳架的過程中仔細體會每個動作的技擊格斗含義,也就是說直接練習太極散手。要有相當武功底子的人練習才事半功倍。
第四種、神意氣的練法
以內氣運行線路為主要的練習途徑,強調意念的配合。是在拳架練習到純熟后,進入相忘境界,在意勢導引下,陰陽相隨的,練習方法。
練習太極拳練到頭腦里什么都不需要記憶,手腳的活動好象是自己在動。這種感覺既為"相忘"境界,這是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自身的和諧,有詩云:"行拳如在白云中,人自無心拳亦同,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東",這是第五種練習方法的開始。
所以說,這五種方法的練習,是層層推進的,大家要按部就班的學習。
《黃帝內經·素問》中說:“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形與神俱”,都是人生命存亡的重要征象。用于拳法,則是神與形相互依存,不可分離,拳法的生命力旺盛在于學拳人有飽滿的神氣,若學拳者的精弱、氣短、神衰,其拳法的生命力也必然隨之而衰竭。
再談意,意是隱于人的大腦思維系統中的意念、意識,深藏于靈魂之中,是任何人難以捉摸和發現的,故而稱為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