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集我國傳統文化和武術一體,是現代人養生的首選運動。練習太極拳的好處能強身健體、祛病延年,太極拳的特點緩慢柔和,男女老少皆宜,下面我們先學習一下太極拳教程吧!
太極拳的發展歷程
想要通過太極拳達到健身效果,首先要對其有深入的了解,我們先談談太極拳的歷史起源和文化背景吧。
(一)太極拳的起源及文化背景
根據史料記載太極拳起源于河南省溫縣陳家溝。陳氏一族精習武術,陳氏第九世陳王廷(1600——1680)字奏庭,明武庠生,自幼從先輩習文練武。
他天資聰明,勤奮好學,在長期刻苦鍛煉中肯鉆研、勤切磋,深得家傳武術精髓,而且熟讀諸子百家,涉獵經史古文,堪稱“文史武備卓越于時”。
練習太極拳對我們的身體有眾多的好處,其能陶冶情操,老年人練習太極拳能預防老年癡呆,防治骨質疏松。
他根據我國古典哲學《易經》的陰陽對待學說,中醫“經絡學的原理” ,并在家傳武術的基礎上把“導引” “吐吶”“陰陽” 變化融會一體,創造了陳氏太極拳,并總結撰寫了有關論述。
遺憾的是,由于天長日久,使這些寶貴資料多以失散,今傳下來的僅剩“長短句”和“拳經總歌”。
河南位于我國中原黃河文化的核心區域,是人類早期活動的中心區域之一,也是早期民族文化的發祥地。
太極拳在我國歷史上已有幾百年,在未來的發展中,太極拳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會越來越高,其不僅能健身,還有教育的意義。
值得河南人自豪和珍惜的是,在河南溫縣陳家溝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匯聚太行山之陽剛,吸納黃河水之陰柔,誕生了陰陽互補,剛柔相濟,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太極拳術。
太極拳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既吸收了道家、儒家、的哲學思想,又含涉了中國傳統的醫學,形成獨特的太極文化體系。
可以說,太極拳包涵了東方傳統文化的各種要素和成份,東方人獨特的思維方式、道德規范、行為準則、審美情趣、價值觀念在太極拳中都有集中的體現太極拳以中國傳統文化理論為基礎而創編,致使太極拳的發展必然以其獨有的文化特色為載體。
(二)太極拳的演變及發展歷程分析
陳家溝陳氏十四世在太極拳傳播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作用,但為了適應保健的需要和不同學習對象的練習需要,改拳勢在必行。
到清乾隆年間,陳氏太極拳已威名四海。河北永年人楊露禪(1799—1872年)來陳家溝師從陳氏十四世陳長興(1771—1853年)習練陳氏太極拳近二十年之久。
學成返鄉后,開始在永年、北京教拳授徒,楊露禪出任北京京師旗師營武術教師,他為了適應清朝“玉體不動”的顯貴達官和體弱年邁的體質,擴大練習范圍,刪除了拳架中的發勁、跳躍和難度較高的動作,創作了一套架勢寬舒,動作圓潤的“綿拳”。
太極拳創編后成為陳家溝陳氏家族的“獨得之秘”,陳姓老幼婦孺習拳之風,世代相傳,經久不衰,且名手輩出。
新中國成立后,太極拳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太極拳被提到了增強人民體質,為人民健康服務的高度,為太極拳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特別是在改革開放后,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太極拳成了深受群眾喜愛,普及好的健身項目。國際太極拳交流活動也日益頻繁,太極拳已在世界范圍內廣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