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太極拳的三大注意事項
學習太極拳神要凝
太極拳是內家拳,以練內功為本。人身三寶精、氣、神是內功的基礎,又是身體健康必不可少的條件。
中醫治病是用望、聞、問、切四診法來診斷病情的,其中望診首先就是“望神”。神,指“精神”“神氣”,是人體生命活動重要的外在表現,也包含有“神明”、“神志”等思維意識活動。
望神,即通過察神之好壞,了解病人精氣的盛衰,分析病情的輕重,推測預后的吉兇。《素問•移精變氣論》說:“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由于目為五臟六腑精氣之所注,內通于腦,為肝之竅,心 之使,因而有“神藏于心,外候于目”的說法,所以診察眼神的變化是望神的重點。
神在人體健康中如此重要,故在練習太極拳時首先要凝神,專心致志,思想集中,眼隨手走,神不散而養神。凝神還在于行拳用意不用力,以意領氣。
練拳練功意識在先,以鍛煉大腦指揮身體整個系統的能力。太極拳要求練養結合,以養為主,也包括練神養神,會練會養能成功。所以說練習太極拳是“外練手眼身法步,內練心神意念足”。
學習太極拳氣要順
中醫學認為,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中醫對氣的描述有“夫生化之道,以氣為本,天地萬物,莫不由之,人之有生,全賴此氣,氣聚則形成,氣散則形亡”。
另外中醫藏象學中稱臟腑之氣為心氣、肺氣、脾氣、腎氣、胃氣等,專門指代各臟腑的功能活動。
人體內的氣能激發和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以及各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能推動血的生成運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輸布、排泄等。明白了氣在人體中的重要作用及功能,對我們理解練氣健身是有幫助的。
因此,我們練拳從起式的開合呼吸,到收式的收氣歸丹,整個過程都要放松練,用意而不用拙力;并注意整體動作的上下相隨,內外合一,節節貫串而氣遍周身,將全身的氣混合運轉,不斷壯大,并與天地之氣融為一體。
這一過程也是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的過程。
學習太極拳身要穩
簡單地說,太極拳就是混合的圓形運動。在做不同方向角度的圓弧運動時,身體的穩健是保證心靜、體松、神凝、氣順的基礎條件。
王宗岳宗師在《十三勢行功歌訣》中,對形體的要求是“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頭頂懸”。
具體說來,就是在運動中虛實轉換要穩;要圓襠開胯,使下肢形成一個拱形,既能承受身體的重量,又保證在運動中拳架的穩定工整;松腰松胯是保證在運動中既穩如泰山,又靈活自如。
松肩垂肘既能使力達于手指,而又保證上肢不漂浮;虛領頂勁使人的椎體松開,既保證人體正直,又能使頭部靈活運動等等。以上諸條都是我們在練習太極拳時要遵守的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結語:初學者看了以上介紹,相信大家對如何學習太極拳有了一定的掌握。太極拳是門博大精深的學問,習太極拳切忌急于求成。要在慢練中尋找太極拳的精神要領,堅持一段時間,你會發現,不僅身體有改善,你的心情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