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放松內臟器官,使它們松到位。<<<此運動就是老年人的仙丹妙藥
再次,從頭、頸、肩、胸、脊、腹、胯、膝、踝、足、肘、手、筋等逐一檢查是否處于自然放松狀態,各個關節是否松活,肌膚是否松柔。
放不松是頑固的,反復出現的。在練拳的過程中,思想上會產生些雜念,神經系統又不自覺地開始緊張,身體的某些部位也緊張僵硬起來,但自己還不覺察。
易緊張的部位因人而異,但以肩、胸、腹、腰、胯、肌膚不容易放松。思想上注意一些,這些部位就放松些了。
因此在演練拳架的過程中要有意反復幾次檢查自己不易放松的部位,當然有明師指點,會更快發現那些不易放松的部位,就像自己的缺點自己不易覺察一樣。久之這些易緊張的部位就逐漸自然放松了。
當然用意也不要太過,要無過不及,太過又緊張,反而放不松了。這樣日日練拳的過程中,反復不斷地檢查,日日放松,時時放松,克服緊張情緒,放松自身肢體,在練習太極拳架的過程中,逐漸體會到 “ 松 ” 的滋味。
如何練習能全身放松
第一,要思想人靜
心靜才能體松,體松也才便于心靜。兩者互為其根,互相作用,相輔相成,是辯證關系。如果練拳時邊練邊說話,不僅會使動作紊亂,內氣外散(“內練一口氣”),而且身體也很難放松,既達不到養生目的,也不利于技擊。
因此,練拳前一定要做好各項準備,從預備式開始,就要屏棄一切雜念,物我兩忘,將思想全部集中到所練的套路上,鎮定、沉著,專心致志,靜心演練。
第二,要用意識引導行動,這是太極拳的運行法則
拳論說:“意氣君來骨肉臣”、“用意不用力”。意是一身的統綱。前輩講:“沒有意,只有形,就是體操。”因此,行拳中一切動作都應由意念支配,以意領先,以意行氣,以氣運身,這樣,全身的筋、骨、皮、肉和肌腱、韌帶才可得到徹底放松和舒展。
第三,要順應陰陽,順應自然規律,陰陽相和
一切動作都應是自身本能的“天然自動”,而非故意做作。動靜相兼,虛實結合,曲直互用,蓄發互孕,剛柔相濟。每個動作都應在規律的架構內活動,既不能不到位,也不能超越其界限。
要掌握好分寸,適可而止,不能隨心所欲或反序亂序,務使動作平常自然,輕松愉快,圓潤和諧。
第四,要動作輕靈。聽之至細,動之至微
輕起輕落,慢起慢落,點起點落。真正做到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身體不能“硬邦邦的”。落腳不“撲騰撲騰”的響。
第五,要“慢中求功”,這是太極拳與其他拳種的一個重要區別
演練時一定要以緩慢的速度進行,不急不躁,沒有對快速、猛烈的追求,不僅不以"速度取勝",而且還應"以慢制快",只有這樣,才容易便身心放松,沒有緊張的心理和情緒;才能不用僵力、拙勁、犟勁,使肢體像春風楊柳一樣,綿綿不斷地向前行進。
第六,要適量運動,做到科學合理,安全實效,不要負重鍛煉
如果運動過量,身體不僅不會感到輕松,反而容易造成不應有的損傷。要因人制宜,量力而行,把握好運動量。初學者要由簡而繁,由易而難,循序漸進,不可貪多求快,急于求成。
老年人和體質較差的對高難度動作不要強求,不要與年輕人攀比,這樣,才能有益于身心,延年益壽。
練拳時心靜為何重要
一、心靜是練好太極拳的首要前提
太極拳動作具有攻防含意,但太極拳較其它拳術的不同之處在于,太極拳講求意動勢隨,精氣形神融為一體,只有心靜才能把思想高度集中在拳理拳法上,不斷提高拳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