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自然界的動物,還是人類自身,凡生命旺盛者,其肢干具有良好的柔韌性。花莖干癟也便意味著凋謝,初生嬰兒,周身柔韌似無骨,富有生命力。
老人的手腳不靈便,也在于骨質疏松,關節韌帶僵硬。常練太極拳,旋膀轉腕,撐檔開胯,伸筋拔骨,纏繞折疊,不僅增強了筋肉骨骼的柔韌性,內勁、內氣的運用也使內臟的彈性增強,從而延緩機體的衰老。
不少研究還表明,經常練習太極拳對人們降低血脂有良好影響,能增強血管壁彈性和血管運動神經的穩定能力,使血循環處于良好狀態,并且增大肺活量,增強心肌營養,預防和延緩心臟疾病。
據國外研究報道,認為保持屈蹲狀態的太極拳練習可以有效地增強下肢力量,提高平衡能力,減少老年人摔跤。
甚至還有報道宇航員練習太極拳可以更好地適應失重感覺,保持在特殊環境下的操作能力,使大腦活動進入一種高度寧靜的“覺醒”狀態。一套拳練下來,清新怡人,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從養生學的角度看,氣被視為生命之源。太極拳集技擊,養生、哲理于一身,在松靜自然的動作中,氣沉丹田,深、長、勻、細的呼吸,以虛靈之心,養剛中之氣,達到培本養元之根本。
太極拳講究和順,“舍己從人”,不爭強斗狠,把人生修為融貫于悠悠運動之中,陶冶人的情操和胸懷,把心理、生理、人生哲學連在一起,把心理平衡、延年益壽、生活情趣融合成一團,從而實現身與心的全面健康。
太極拳與健康
國學醫學認為,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由經絡貫通上下,溝通內外,內屬于臟腑,外絡于肢節。太極拳獨特的習練方式可有利于通經活絡。
首先,我們知道,突然、強烈而持久的七情刺激,會使人體氣機紊亂和臟腑陰陽氣血失調,而太極拳卻強調全身心的放松,可削弱、轉移和克服內傷病的七情刺激,而有利于經絡的疏通。
其次,太極拳是全身性的輕慢松柔的適當運動,會使周身暖意融融,可加大經絡傳導速度和強度,有利于脈氣在遍上全身上下、內外循環無端的經絡系統中運行,有助于經絡暢通透達,使氣血充盈灌注全身,濡養各臟腑組織器官,營陰陽,維持和保護機體功能,加大抗御病邪和自我修復能力。
第三,太極拳運動中,腰部的旋轉,四肢的屈伸所構成的纏繞運動會對全身300多個穴位產生不同的牽拉、擰擠和壓摩作用。這實際上是一種自我按摩,能起到類似針刺的作用,活躍經絡,激發經氣,疏通經絡和調整虛實,加強維持并聯系各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使其處于協調有序狀態。
太極拳運動采用腹式呼吸方法,腹式順呼吸是達到腹式逆呼吸的必由之路,腹式逆呼吸會加大軀體神經系統對呼吸的調控,從而對自主神經系統調節內臟機能產生更加良好的影響。
太極拳與養生保健
太極拳的養生保健功效,只有經過長期的鍛煉才能發揮出來,太極拳同其他體育項目一樣,鍛煉效果的出現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具有身體不練則退的規律。
另外,身體的康復和體質的改善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俗話說“得病如山倒,去病如抽絲”,就是這個道理。
太極拳具有健身療病作用,但不具“立竿見影”之效。太極拳養生保健功效是“練身、練氣、練意”綜合鍛煉的結果,能掌握太極拳真諦,本身就一個較為長期的過程,“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正是體現了練拳的不可間斷性。
實踐證明,太極拳養生保健功效的獲取,貴在堅持習練。每位立志習練太極拳進行養生保健者,都應從中悟出持之以恒的道理。
結語:通過上文介紹,相信大家已經對太極拳的養生機理已經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中國太極拳博大精深,它對我們人類做出來重大的貢獻,太極文化值得我們去研究、去學習,并要將其發揚光大,讓更多的人學習太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