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太極拳步法要領
拳論講,太極拳“其根在腳,發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又說“五行運行皆在步,一身要基定于足”;拳諺也說“步不穩則拳亂”,這些都充分說明,走步是 太極拳運動的基礎和先導。
步法動,全身才能動;步不動,其他無從動。否則,定會被動失勢。如何習練好武當太極走步?除加強基本功鍛煉,提高腿部力量外,還應特別注意做好以下幾點。
第一、起落要輕靈
這是步法的核心功夫。掌握好輕起輕落、點起點落、緩起緩落的步法原則。既要把握“貓步”中輕靈、柔和、敏捷、無聲無息、“軟著陸”的特 點,又要領會“邁步如臨淵”時,思想高度集中,謹慎小心,輕緩、窺探,隨時可以收回、邁出的精神。同時,還應勻速、連貫、綿綿不斷。否則,既會影響步法的 任意互換,又會影響氣血的正常運行。
第二、落腳的方位要準確
這是檢驗拳式是否規范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每個動作都應按照基本要求,把腳落到應落的位置。準則是“四正四隅”。
即東、西、南、北四個正方向為基本方位;東北、東南、西南、西北四個與正東、正西方向線形成夾角45°者,為中間方位、為斜方向。
在四個斜方位中,還有兩種情況:一是在套路行進方向線左或右,成夾角約30°;二是夾角小于30°,這是以“八卦”“五行”來表示太極拳定勢的方位, 也是太極拳獨特的人體空間定位坐標。
既符合人體機理活動規律,又能使動作變換自如。因此,行拳時必須朝上述四個正方向前進、后退,或某個斜方向斜進、斜 退,不可偏離。如失于準確,則會造成“差之毫厘,謬之千里”的錯誤。
第三、提腳的高度要適中
原則是“進步宜低,退步宜高”。低是貼近地面,高為不超過踝骨。這就應特別注意步法轉換時擺胯的高度要適中,并保持一致。不能過 高過低、忽高忽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