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體重下降
有很多的胃潰瘍患者自己都能夠感覺出自身的體重減輕了,這是因為胃潰瘍患者攝入的熱量減少而導致的。胃潰瘍病人自己會發現一點,就是疼痛會在進食后容易發生,而不進食就沒有疼痛,所以很多患者為了減少自身的疼痛,寧愿去挨餓,飲食減少。另外,由于疼痛和所進食的食物的種類和數量都有關系,所以病人所選的食物也會比較單一,進食量也很少,長期這樣下去,病人的體重就出現了明顯的下降,甚至是營養不良。如果患者的年紀在40歲以上,這種情況還有可能會讓醫生誤診是惡性腫瘤。
3、出血
出血是胃潰瘍患者常見的病癥。出血可表現胃大便像柏油樣,也可伴有嘔血現象,大出血時甚至會出血暗紅色血便。
4、惡心、嘔吐
惡心、嘔吐多反映潰瘍具有較高活動程度。胃潰瘍患者嘔吐后會有輕松感,經常發生于清晨,由于嘔吐物中含有隔夜的食物,屬于患者經常會感覺到有酸餿的氣味。
5、噯酸、燒心
噯酸在胃潰瘍的癥狀中屬于比較多見的,特別是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燒心,則實質上是胃灼熱感,患者經常在心窩部或者劍突部感覺到疼痛。
1、吸煙
吸煙影響潰瘍愈合和促進潰瘍復發,其確切機制未明,可能與吸煙增加胃酸分泌、減少十二指腸及胰腺碳酸氫鹽分泌、影響胃十二指腸協調運動、黏膜損害性氧自由基增加等因素有關。
2、幽門螺桿菌感染
幽門螺桿菌為胃潰瘍的重要病因,一般認為是幽門螺桿菌感所染引起的胃黏膜炎癥削弱了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導致胃酸對屏障的損害及胃黏膜的侵蝕作用。
3、應急反應
急性應激可引起應激性潰瘍,但在慢性潰瘍患者,情緒應激和心理障礙的致病作用卻無定論。
4、非甾體抗炎藥
非甾體抗炎藥,簡稱NSAID,也是引起胃潰瘍的常見病因。潰瘍形成及其并發癥發生的危險性除與服用NSAID種類、劑量、療程有關外,尚與高齡、同時服用抗凝血藥、糖皮質激素等因素有關。NSAID通過削弱黏膜的防御和修復功能而導致消化性潰瘍發病。
5、胃酸和胃蛋白酶
胃潰瘍(GU)患者基礎酸排量(BAO)及MAO多屬正常或偏低,對此,可能解釋為GU患者多伴多灶萎縮性胃炎,因而胃體壁細胞泌酸功能已受影響。少見的特殊情況如胃泌素瘤患者,極度增加的胃酸分泌的攻擊作用遠遠超過黏膜的防御作用,而成為潰瘍形成的起始因素。
6、吃得太燙
人體的消化道黏膜非常嬌嫩,只能耐受50~60℃的食物,超過這個溫度,黏膜就會被燙傷。像剛沏好的茶水,溫度可達80~90℃,很容易燙傷消化道。如果經常吃過燙的食物,黏膜損傷尚未修復又受到燙傷,反復地燙傷、修復,會引起黏膜質的變化,形成炎癥或潰瘍。
結語:上文已經為大家介紹了胃潰瘍吃什么,我們現在應該知道什么食物可以幫助我們緩解潰瘍癥狀了。患有胃潰瘍的朋友在平時應該盡早的治療,減少疾病為身體帶來的危害,平時要注意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