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甲長到肉里的解剖特點
指甲為皮膚的附屬器官,趾甲位于腳趾末端的伸側面,扁平而有彈性,自后向前,稍有彎曲,呈半透明狀。主要起到保護腳趾末節(jié)的作用,防御機械性傷害,保護趾尖部豐富的神經(jīng)不受傷害,增加趾動作的協(xié)調性.。由甲板、甲床和甲周3個部分構成。
甲板
甲板是甲基質、近端甲皺襞和甲床上皮細胞角化代謝的產(chǎn)物,形成致密堅硬的角質蛋白板塊,即甲板。前面暴露部分稱甲體或甲板,甲體的遠端稱游離緣。
甲體近端被皮膚覆蓋的部分為甲根,靠近甲根處有一個白色的月牙狀弧影,稱為半月狀弧影或甲半月,弧影后方的角質皮稱甲小皮。
甲板可呈長方形、正方形或梯形,平均長度約12.8毫米,寬度10-17毫米,厚0.5-0.75毫米,甲板生長無休止期,與甲床無附著運動延伸,一直不斷地向趾甲遠端生長,平均生長速度每周為0.3-0.5毫米(指甲為每天0.1-0.12毫米)。
新甲從甲根部生長到完全正常形成約需100天,拇趾甲則約需180天。然而不同病因引起的甲病,往往使趾甲變得渾濁,增厚或菲薄、蛀空等,均能影響甲板正常生長。
甲床
甲床位于甲板下面。甲床上聚集著豐富的毛細血管,透過甲板可看到正常甲床是粉紅色的。血管球就是甲床的特殊結構之一。甲床與指骨之間沒有皮下組織,但神經(jīng)末梢非常豐富,若過度修剪指甲時會感到疼痛。
靠近趾骨的的指尖部還有一些感覺神經(jīng)結構,如環(huán)層小體和觸覺小體。一般看不到甲床,只能看見甲板遠端游離緣下面的甲床角質層。
甲周
甲周甲板兩側的皮膚隆起處為甲皺襞,甲皺襞與甲床之間為甲溝,遠端為游離緣,近端為近端甲皺襞。近端甲皺襞有深、淺兩層上皮,淺層上皮有一段緊貼在甲板表面,稱甲上皮,深層上皮在甲基質的表面,與甲板的生成有關。
甲周的表皮有其自身物征,從遠端指節(jié)到甲板遠端皮膚缺乏毛囊,偶爾可見汗腺,皮膚較薄,是炎癥、皸裂、損傷及變態(tài)反應刺激的入口,如甲溝炎等。
形成原因
指甲修剪不當
這是常見的病因之一,指甲側緣沒有剪齊而又剪得過短過深,則側緣指甲像“硬刺”似得插入甲周組織。
穿鞋不當
嵌甲在不穿鞋的人群中極為罕見,可能的解釋是因為趾甲不受外來的壓力,在穿鞋時受到鞋幫的限制,拇趾被擠向第二腳趾方向,在趾甲的外側形成壓力,而鞋本身則壓迫趾甲的內側。
這一外在壓力將甲皺襞壓向不恰當修剪后形成的趾甲銳利緣,造成局部皮膚的破潰,皮膚表面的細菌、真菌進入開放性創(chuàng)口。
外傷
踢傷或被他人踩傷后致甲板的撕裂,引起甲板側緣更接近甲溝軟組織而形成嵌甲,以青年學生多見。
其他因素
先天性局部畸形,如拇趾的明顯外翻、甲營養(yǎng)不良、厚甲癥或與甲真菌病等有關。也有人認為,趾甲的曲度和軸向與嵌甲有關。嵌甲癥與職業(yè)也有一定關系,多見于站立工作的服務性職業(yè)、建筑業(yè)或芭蕾舞蹈演員、運動員等。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想必大家對于指甲長到肉里也是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了吧,我們的指甲如果平時修剪的太短的話,就容易出現(xiàn)生長到肉里的情況,走路的時候都會非常的疼痛,所以大家平時修剪指甲的時候要注意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