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開始容易生病,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就來伴人終老。
在骨骼、肌肉上的表現就是骨萎縮(骨質疏松)和肌肉彈性、力量減弱,筋膜水分減少,變脆。受傷以后,恢復時間開始延長。
關節恢復能力變弱
在體內下降的激素濃度調節下,中老年人骨組織中的骨細胞成分逐漸減少,強度減低,關節內附著于骨的軟骨逐漸變薄,彈性減弱,受力后的恢復能力變弱。
營養過剩
另外,中老年人的攝食量雖然與年輕時的攝食量略有減少,但由于活動量減少,能量消耗減少,營養過剩出現堆積,體重增加。
骨、肌萎縮,體重增加,這是中老年人膝關節容易損傷,造成長時間關節疼痛的物質基礎。
運動過量
有很多中老年人接受了鍛煉健身的理念,為了治療自身的老年疾病而努力鍛煉,每天堅持大量活動,有的甚至堅持數年,風雨無阻。甚至有人在出現膝關節疼痛后還在堅持,直至走不出門。
因人而異
其實從自然性上講,所有動物(包括人)的活動,無非是三個目的:覓食、逃逸、和為繁殖而爭斗。所有人只知道活動有能量的消耗,但不知道活動的同時就伴有損傷(只是傷的程度感覺不到)。
在活動時,體重對骨與關節都有重力的擠壓,根據擠壓的時間和力量的不同,年齡不同(骨骼、關節面的彈性不同),受傷的程度就不相同,恢復的時間也不相同。
運動鍛煉對中老年人就不合適了,會造成不該有的、長時間不愈的損傷。
肌腱筋膜或骨的損傷
比如中老年人的徒步、長距離的慢走、某一天超過平常的活動等都會造成膝關節內側的肌腱筋膜或骨的損傷。
建議
因此,中老年人的活動應適度,就是說不宜過量。量度的標準就是微有痠困。超過這個極限,輕則兩三天后出現疼痛,重則當晚即出現疼痛。